由“同行”说开去

时间:2022-09-12 10:36:27

最近看了由北京市海淀区特级教师编写、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必背的《古诗词对译》一书,该书集评析、注音、原文及对译、注释于一体。其中《木兰辞》中“同行十二年”的“同行”注音为“tóng xíng”,对译为“一同作战”。这种读音和解释是很流行的,很多教辅资料和老师都是这样看待这个词语的。可是这种流行的读音和解释却是错误的,如果出版物或教师不及时认真纠正,必将谬误流传,影响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和理解,所以弄清古汉语中多音字的读音尤为重要。

古汉语中多音字的读音应该由该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来决定。

一、先看“行”字的意义演变

“行”在甲骨文里像十字路的形状。“行”的本义是“道路”。

“行”的“路、道路”这一本义主要有“行列”和“走路,行走”这两大系列的引申义。

(一)路是成线条状的,由此引申出“行列”的意义来。由“行列”这一引申义又可引申出以下几种意义:

1.由于“行”的“行列”义中含有“次序”的意思,因此引申出“辈分”和“兄弟,姊妹的长幼次第”的意义。

2.“成行的东西”,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现代汉语中的“一行字,几行树,十四行诗”也是这个意义。

3.古代军队的编制,即二十五人为一行。

4.“行伍,行阵”,泛指“军中,军队”,如“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贾宜《过秦论》)

5.买卖交易的营业场所。现在所用的“商行”、“银行”、“拍卖行”就是这个意义。

6.“行业”,平常所说的“三十六行”、“同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就是用的这个意义。

(二)因为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是拿来让人走的,所以由“行”的本义“路,道路”又引申出“走路,行走”的意义来,此义还可以引申出下列意义:

1.“出外时用的”,如“行李”。

2.“运行”,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3.“规律,道理”,如“七日来复,天行也。”(《易复》)

4.“经过,经历”,如“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5.“离开,离去”,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6.“出动,出行”,如“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晋书·谢安传》)

7.“出嫁”,如“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诗经·竹竿》)

8.“行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流通,流行”,如“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10.“通晓”,如“将以教民平好恶,行礼仪也。”(《吕氏春秋·适音》)

11.“做,实际地做”,现代汉语中的“举行,实行,行礼,便宜行事”等就是这个意义。

12.“执行,推行,实行,奉行,行动”,如 “余嘉其能行古道,做《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13.“行为,品行”,如“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现代汉语中如言行、品行、罪行等也是这个意义。

14.“可以”,我们口语中常说的“这个办法行不行?”、“把任务完成就行了”就是这个意思。

15.“能干,在行”,如“老王,你真行!”、“你不行,还是让我来!”

16.“授予,赏赐”,如成语“论功行赏”中的“行”就是这个意义。

此外,“行”在古汉语中虚化为副词和连词。

一是表示将要发生,相当于“且”、“将”,如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二是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承接,相当于“即,就”,如“乃行击陈刘,外黄,睢阳,下之。”(《史记·高祖本纪》)

三是相当于“又,也,再”,如“既痛逝者,行自念也。”(曹丕《与吴质书》)

四是以“行……行……”的形式成对配搭使用,相当于“且……且……”、“一面……一面……”,如“行走行迎”。(王伯成《般涉调·哨遍·项羽自刎》)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行”的读音:当由“行列”之义演变出来之时,都读“háng”;当由“走路、行走”之义演变出来之时,都读“xíng”;虚词的几个意义也读“xíng”。

二 、再看“同行”的正确读音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问题上,“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个“同行”的读音受现代汉语的读音影响太大。在现代汉语里读“同háng”时有两个意义:①干同一个行业,如“我和他不同行”②同一行业的人,如“他们俩是同行”;读“同xíng”时有一个意义:一起行走。

给《木兰辞》中“同行”注音为“tóng xíng”,明显地是按现代汉语之意为其定音的,因为他们取的是“一起行走”之意。其实这犯的就是用现代汉语去给古代汉语释义和注音的错误。况且,现代汉语的“tóng háng”已经没有古代的意义了。

“同行十二年”中的“行”应该是“行伍”之意。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五,十人为火,二十五人为行,百人为卒。何况该诗句的前两句“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已明显地说出送木兰回家的人是他的伙伴,也即同一个行列、同一个队伍的,所以应该读“tóng háng”。

三、多音字音义关系及其掌握方法

要准确掌握多音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知道某些字是多音字,除了某些生僻的人名、地名的多音字外,在读到某个多音字时要心中有数,既要知道它是多音字,还要知道它该选择哪个读音。如“遗”字,除了“赠送”、“送给”、“送”的意义读“wèi” 时,其余的都读“yì”。“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期。”(《孔雀东南飞》)这里“遗”就该读“wèi”。

二是不能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去推测古代字词的读音,“大夫”在古文中就没“dài fu”的读音,只有“dà fū”的读音,如“上官大夫”、“三闾大夫”。

三是必须明确这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什么意义,由意义来确定读音。如“骑”字,在“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中是动词,是“两脚跨坐”的意思,就该读“qí”;在“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中是名词,为“骑马的人”的意思,就该读“jì”;在“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是名词,是“骑的马”的意思,就该读“jì”。

四是要在阅读中多积累多比较,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就该读“xíng”。“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杜甫《兵车行》)这里的四个“行”就要注意比较,标题中“行”表示文体,读“xíng”,“行人”是走路的人,该读“xíng”,“点行”是按名册抽人入伍,是军队的意思,该读“háng”。

五是要有强烈的辨别意识和怀疑精神,不要盲目地相信某些书籍上的注音,特别是在当今这种无错不成书的时代,更要善于识别。

此外,有些通假字的多种读音,不应该视为多音字,如“见”通“现”时读“xiàn”,“内”通“纳”时读“nà”,“要”读阴平时通“邀”,不是多音字。

参考文献:

[1]冯蒸.古汉语词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2]王力,岑麒祥,林焘等.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王朝忠,王文学.常用汉字形义演释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3.

(杨辉 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 621000)

上一篇:浅议基于行业需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策略 下一篇:在研究和学习中追寻数学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