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行业需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策略

时间:2022-05-17 04:01:53

浅议基于行业需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策略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是使普通话测试顺利进行的保证,要满足各行各业对普通话培训的要求,普通话培训内容必须进行调整更新,在培训中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并创设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深入人心,真正实现通过普通话培训提高全民普通话水平的目标。

普通话测试培训课程是使普通话测试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实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手段。目前,这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向社会各行各业的推广,普通话培训课程的内容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为:目前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依据国家语委编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各地在大纲的基础上针对方言特征编撰了一些地方教材,如湖南省语委组织编写了《湖南普通话水平训练与测试》。这些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及针对某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难点音的正音训练、普通话测试朗读作品和普通话测试说话题等。毋庸置疑,这些内容的安排遵循了人们学习普通话的规律,对提高测试成绩有直接的帮助,但在培训时也容易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培训时注重语言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不注意学员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未能真正提高学员的普通话水平;第二,培训内容只注重讲述当地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而不注意引导学员去观察、思考语言习得的方法和途径,培训课只是满足于“鹦鹉学舌”的模式;第三,培训只注重正音练习而未能考虑行业差异对普通话培训内容的不同要求,造成千人一面的培训格局,不能满足社会各界依行业特点提升普通话的需求,影响培训效果。

在新的形势下,根据行业需求对普通话培训内容进行优化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只有在普通话培训中做到培训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应试性”与“行业性”相结合,才能使学员“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满足行业的需求。

一、要满足各行业对普通话培训的要求,普通话培训内容必须调整更新

为实现普通话培训内容与各行业需求之间的顺利衔接,我们认为普通话培训内容应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材内容应该突出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来编写。除了向学员讲授普通话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之外,应该着重提高学员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总的来讲,规范性要大于学术性,这是由各行业的特点决定的。所谓灵活性,是指培训内容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结合行业特征,适当增加与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用语,采用学员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解和训练,以满足学有余力和感兴趣的学员,满足行业的特殊需求,各章节都应该贯彻这一原则。为使普通话培训内容更好地与各行业的需求衔接,在培训中我们采用删、增、改的方法对现有教学内容做了以下调整:

(一)根据对各个行业的调查,结合普通话培训的目标和学员的实际需要,我们删去了现有教材中偏深、偏难、与行业需求背离、实用性不强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删去了声母的分类、音位、方言的记录和整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二)根据各个行业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了部分内容。在对新闻媒体行业人员培训时,我们增加了媒体行业易读错、混淆字词表,吐字归音及语调训练等内容;针对公共服务行业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规范汉字和语用案例供培训时使用,在对公务员进行培训时编写了《常见公务用语手册》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学员的视野,增强学员的行业意识,引导学员根据行业需求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根据我们事前的调查结果,本着谨慎认真的态度,我们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些修改。例如,在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进行训练时,对“读单音节字词”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声、韵、调准确,还要求其能结合行业特点用吐字归音的方式将每一个音节读得字正腔圆,否则即评为不合格。在朗读训练时,不仅要求其做到语音准确、朗读流畅,还要求其能运用正确的语调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在说话部分,除要求表达流畅、字音准确外,还要求其说话有感染力、逻辑性强、观点鲜明。这样,书本上的知识就不再枯燥,学员在学习时也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及本行业对语言表达的特殊要求,增强了职业意识,提升了专业水平。

二、要实现普通话培训内容与行业需求的顺利衔接,普通话培训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一)普通话培训教学要重视实用

对大多数学员来说,他们并不期望通过培训获取更多的语音理论知识,他们来参加培训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能通过培训纠正语音,提高普通话表达能力,以便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为了满足学员的这一需求,在授课时我们要注重突出基础知识,突出实用性内容,淡化理论色彩,遇到非讲不可的理论,也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阐释,化复杂为简单,以使学生能够接受。同时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加强语言实践训练。例如,语音部分,我们要求学员分析其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并设计了大量的发音练习,以帮助学员纠正方言。

(二)要将普通话培训落在实处,必须创设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更系统更快捷地在普通话培训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评——授——用——悟”,即提供实例由学员评析——教师讲授相关系统知识——学员当堂实例训练——学员教师共同讨论运用中的得失以及改进的方式。以“朗读”部分教学为例:教学时首先提供两段朗读录像,要求学员分析其优劣,进而总结朗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运用讲授法介绍朗读的基本要求和语调运用技巧。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将部分与行业相关的文章内容作为练习材料提供给学员,要求他们根据所学进行练读,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掌握朗读的技巧。最后,教师提供一个典型综合材料要求学员根据所学分析并朗读作品,共同讨论练习过程中是否消化本章节知识、如何改良等,进而要求学员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种模式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为普通话培训教学如何为各行各业服务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受到各行业培训学员的普遍欢迎。

总之,要使普通话培训真正满足于各行业的需求,要真正实现通过普通话培训提高全民普通话水平的目标,普通话测试员必须转变观念,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各行业对普通话培训不同的需求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普通话培训内容切合各行业的要求,并使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深入人心。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行业需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2BYW002)

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现代汉语教学与学生汉语口语应用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1C06)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方红珊.香港普通话教材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04).

[3]刘大为,巢宗祺.两种能力的课程分化——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5,(02).

[4].普通话水平测前培训问题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5]言岚.对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一些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言岚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12007)

上一篇:幸福满当当 下一篇:由“同行”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