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面积”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12 09:33:10

小学数学“圆面积”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知识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圆面积”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本文针对“圆面积”教学进行设计,希望通过该设计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字:小学数学;圆面积;教学设计

小学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对这些知识进行扩展,以数学教学中“圆面积”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圆面积公式,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将该章节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前的准备

教学设计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需提前一节课调查学生对圆的了解情况,可以问同学们:平时是否画过圆?如果画过,是否借助了什么工具?知道什么是圆的面积吗?根据前面学习的“圆的周长”能否判断出圆的面积和什么有关?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其对圆面积的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范围来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如果发现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一定了解,就可以在设计中加入延伸部分,如果发现学生对该部分知识不了解,就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以及公式的推导上,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教学内容[1]。

二、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课前引入主题。一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往往要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个话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到课堂状态。在讲授“圆面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利用动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动画内容如下:一只羊被拴在一颗大树上,绳子较短,一段时间过后周围的草被羊吃光,呈现出圆形,另一个动画场景与上一个相同,但是栓羊的绳子较长,周围的草被吃光后仍然呈现出圆形,但是明显比上一块的面积大。动画放完以后,在课件里显示这样的问题:草被吃光后为什么呈现圆形?两个圆形为什么不一样大?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展开积极的讨论,经过观察以后学生会发现两个场景中只有绳子的长度不一样,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提出本节课的重点:我们发现,绳子的长度不一样,导致吃到草的面积不一样,那么圆的面积到底和什么有关呢?具体面积要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顺利进入主题[2]。

(二)几何画板的应用

1.回顾相关图形的拼接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回顾相关图形的拼接过程,例如,平行四边形经过剪切、平移、旋转以后拼接成了长方形,两个梯形经过旋转以后又可以拼接为平行四边形,学生回顾起这一过程以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是否也可以把圆剪切开,经过拼接以后形成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图形呢?此时学生就会开动脑筋,想办法把圆切割,教师抓住时机,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的切割和重新拼接的过程[3]。

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演示圆的拼接和重组的过程中,应用了近似原理与极限原理,教师要多做几组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拼接过程的变化:将圆切割成八等份以后,可以拼接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边是浪线,将切割成十六等份以后,“长方形”边的弯曲程度较刚才减弱,切割成三十二等份以后,“长方形”的边开始趋近于直线,之后再依次切割成六十四等份、一百二份……我们发现,切割的份数越多,“长方形”的边越趋近于直线,而在剪切和拼接的过程中,圆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要想计算圆的面积,可以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来实现。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经过拼接以后的“长方形”的长为圆面积的一半,而宽就是圆的半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圆的面积=c*r/2(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前几节课我们学习过,即c=2πr,所以,最终圆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S=πr2,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收尾呼应。公式推导结束以后,学生了解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时候教师重新提起课前为大家展示的羊吃草的动画,问大家:这时候大家有没有明白为什么两只羊的吃草的面积不一样?学生就会确认最初的答案:因为绳子的长度不一样。此时教师要继续提问,圆的面积受什么影响?我们再来看一遍刚刚推导出的公式:S=πr2,π的值是固定的,也就说,圆的面积只与半径有关,半径的大小决定着圆的大小。现在假设栓羊绳子的长度分别为2米和3米,请大家计算出两只羊吃掉草的面积,学生完成计算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在黑板上一起计算一遍,强化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记忆:第一只羊吃掉草的面积为:S=πr2=π*22=3.14*4=12.56m2,第二只羊吃掉草的面积为:S=πr2=π*32=3.14*9=28.26m2,同学们,你们算对了吗?课堂的最后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做到收尾呼应,整节课结束。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小学生深化对公式来源的理解,而不是对公式进行死记硬背,同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讲授相关知识之前教师要设计好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聂莉.小学数学教材的图像表征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孙红叶.小学教师运用数学史的困难及解决途径[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王宇.《几何画板》在小学平面图形上的教学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下一篇: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