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研究

时间:2022-09-12 07:55:55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研究

一、教学语言概述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对教师职业尤为重要。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一种专业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求知欲旺盛的时候,这阶段他们好奇心强烈,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从而大大降低了上课的效率。而优秀的教学语言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乐学,进而能主动学。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要求

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伴有取得沟通对象心灵最佳效率的语言,所以说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要求应该有必要的了解。

1.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

教学语言要做到规范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而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模范。笔者就在某小学见习听到,一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就在不断地向孩子们重复着:“一百(bǎ),一百(bǎ)……”虽然这位老师课上得很好,但用这种方言土话教学,受害的是孩子啊!第二,谈吐要文雅,不说口头禅,杜绝不文明用语,善用文雅的美辞。在教学生活中,我们不难听到有的教师语言不够文明,“你十几年饭都白吃了?”“我管不了你了,叫你爸爸来!”“你和某某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学生被骂得心情压抑,无心听课,对他们的心理也会造成伤害。第三,教师应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半截话,颠三倒四等语病,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应避免错误。

2.教学语言要通俗、口语化

教学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教师的教案、讲稿,必须转化为口头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亲切感人。有的老师喜欢故作高深,讲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术语,或满口文言古语,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有深入浅出,才能引人入胜。

如,在听课中,教师在教授《鸟的天堂》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句子把学生难住了:“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理解教材,老师先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再用通俗、口语化的语言进行阐述,让学生理解接受。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外树叶在微风中的各种姿态。然后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大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它把生命全部展示给了我们。有的在轻轻地摇摆,好像在翩翩起舞;有的左右旋转,好像在摇动着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互相簇拥,层层叠叠,好像要把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是作者精心的描写,他赋予了这些树叶新的生命、新的灵魂。”

教师有声有色地把这段话讲给学生听,通俗易懂,学生听得入神,不仅顺利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积极性。

3.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是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有的老师说,语文课最难上,因为教学语言难组织。的确,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笔者在某小学二年级上《美丽的丹顶鹤》时,创设了一个“小丹顶鹤找妈妈”的情景:“我们看看可怜的小丹顶鹤,小朋友快帮帮它吧,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丹顶鹤妈妈样子的句子,然后帮小丹顶鹤把它的‘寻人启事’填写完。”小学生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读课文,然后伸高他们的小手跃跃欲试。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

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启发教学的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适当时机施教,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

4.教学语言要儿童化

儿童化的教学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它尤其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要满腔热情,童心焕发,以美的语言作为教育的载体,深入学生的心灵。

如,小学生对j、q、x与ü相拼时,ü上面的两点要去掉这一知识点总是记不住,后来笔者运用儿歌的形式教小朋友,“小鱼儿(ü),有礼貌,见到j、q、x,摘掉小帽帽。”小朋友在嘻嘻哈哈的模仿声中很快记住了这一规律。可见,儿童化的教学语言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感到亲切倍增,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灵,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5.教学语言要具有情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感情互动的过程,富有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中,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性灵、形成信念的终点,所以“情”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在笔者导入《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先播放了一首《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的录音歌曲,然后缓缓地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再也没有出来,是什么样的鸟儿让女孩如此奋不顾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美丽的动物吧!”这样一席话,诱发了学生的感情,为学生学习课文作了感情的铺垫。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他认为讲话含糊不清、表达笨拙、文理不通都是无知的表现,可见其对教学语言的重视。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讲标准的普通话,加强思维训练

作为语文教师,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流畅通,避免读错字音或者满口方言。语文教师还要加强思维的训练。讲话思路要有条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更要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各种情况都有发生,教师只有具备灵活的思维,才能保证教学语言的灵活,妥善处理不断生成的各种问题。

2.进行各种积淀,有好的修养

曾经看到一位老教师这样回答赞美他课的同行,“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的。”这位教师就是不断从书本、从生活中吸取知识与营养,进行各方面的积淀,不断塑造自己的灵魂,以此影响他的学生。

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有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将教师的教学激情通过教学语言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造就一代代莘莘学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言为心声,语言是精神的外化,教师好的修养能让语言的魅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3.要有教育的个性与创新

当前的教育要求教师的个性魅力在课堂上展现。学习与创造是整个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动力,我们必须要关注教育的创新,习惯性地唯教材、参考至上的行为要摒弃了。机械化、模式化的教学语言使得课堂死气沉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有属于个性的教学语言,才能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神韵才能被学生所了解,所延续。

总之,所谓“课上一分钟,课外十年功”。在生活中,要注意信息的储存,应博学多识,让自己有一桶水,这样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教学对象不断地变化,也要求我们与时代接轨,使我们的教学语言新颖化、时代化,富有生气与朝气。站在讲台上的小学语文教师们,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修养,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小学体育有效激趣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按部就班,将“师生共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