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双孢菇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09-12 05:48:47

互助县双孢菇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本文介绍了互助县双孢菇的发展情况,分析双孢菇在互助县发展的优势及生产市场,阐述了互助县双孢菇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加强了对双孢菇高产栽培的技术,提高产量。双孢菇成为互助县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突破点。

关键词: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互助县

前言

双孢菇也称白蘑菇、洋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40%(1994年)。双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含量不但高于其他菌类,而且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具有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药用价值。由于营养价值高,目前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双孢菇属于草菌类,中低温性菇类。互助县麦草.牛粪等原料丰富,夏秋气温较低,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特别适合反季节性生产,并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适宜双孢菇生长的环境条件

1.1 营养

双孢菇是一种草腐生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都是从培养料中吸收它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配料时作物秸秆(麦秆)中须加入适量的粪肥(如牛、羊、马、猪、鸡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元素。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温度

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如果超过32℃或者低于4℃,则菌丝体生长会受到严重的抑制。特别在高稳条件下更是加速菌丝老化。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6℃,在此范围内,菌盖厚实,菌柄粗短,产量高。

1.3 空气

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呼吸作用都会不断产生CO2和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积累在室内,就会影响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造成菌丝萎缩,小菇死亡。因此,要求培养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配出有害气体体病补充新鲜空气。

1.4 光照

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微弱的散射光能刺激子实体的形成,但不能强光照射。

2.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2.1 季节安排

合理安排好生产季节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菇价的最好方法。互助县双孢菇生产一般有两种季节安排方式:

2.1.1 春节栽培,夏秋出菇:即3月上旬建堆发酵,4月下旬播种,5月上旬覆土,5月底-6月初出菇,当年采收

2.1.2 夏季栽培,秋季出菇:即7月初建堆发酵,8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覆土,9-10月采收,之后越冬管理,来年春节采收。

2.2 配方

2.2.1 麦草1200公斤,干牛(马)粪1200公斤,豆饼粉120公斤,碳酸氢铵2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生石膏粉50公斤,生石灰40公斤。

2.2.2 干麦草2500公斤,干牛(马)粪1200公斤,尿素30公斤,生石膏粉50公斤,生石灰4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以上按100平方米的配料,料的PH值调至8。

2.3 塑料棚的处理

在发酵后料进棚前,大棚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杀虫,用水浇灌一次,通风散湿,当地面不黏时,把石灰粉均匀撒在地面,每平米0.25公斤,喷洒低毒杀虫剂杀虫。进料前三天,再按每平方米10毫升的甲醛熏蒸消毒,进料前通风,保证棚内空气新鲜,以利操作。

2.4 栽培

2.4.1 播种:温度降至27℃以下时开始播种,一般用撒播,将菌种量的3/4均匀撒于料表面,用小叉子伸入料厚的一半没,轻轻抖动,使菌种均匀分布到料内,然后将剩余的1/4菌种均匀撒于料表面。用手轻拍,使菌种和料充分接触,以利定值吃料。

2.4.2 覆盖:播种结束后,在料床上面覆一层用稀甲酸消过毒的薄膜,用以保温保湿,且使料料面与外界隔绝,防止杂菌和虫害入侵,2~3天后菌丝封住料面后接膜,促使菌丝向料内扩展,达到料层2/3后覆土。

2.5 采菇

双孢菇一般长至3~5厘米时就可以采收,每天都要采摘,根据市场需要的大小采收,但不能开伞,采菇时要轻轻扭转尽量不要带出培养料和损伤小菇。丛生的球菇,用小刀小心切下合格的菇,留下小菇,不可以整丛拉动,否则未长大的幼菇会全部死亡。轻拿轻放,碰伤处非常容易变色。每次采完一潮菇后要清理料面,挑去老根和枯黄菌丝,并用竹竿撬动料层,以增加土层和料层中的透气性,排出CO2和其他废弃,对露出土层的菌丝要进行补土,以保持菌丝活力。

3.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等的现象时应该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当料有氨臭味时,可以在料内戳洞,加强通风换若料偏干,可以每天向覆盖的报纸喷水两三次。

3.2 覆土后菌丝生长不良

覆土后3~5天菌丝不上土,呈现灰白色,稀弱无力,严重者料面见不到菌丝甚至发黑,是菌丝萎缩导致的。只要原因覆土后喷水过多过急,造成菌丝因为缺氧到导致的菌丝窒息萎缩。

3.3 锈斑

子实体出土后,若喷水后不及时通风,由于空气湿度大,菇表面水分蒸发慢,菇盖上积水的部位便会出现铁锈色的斑点,虽然斑点不长入菌肉,但会降低蘑菇烦人品质。

小结:

我省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食用菌,以香菇、平菇、姬菇、鸡腿菇、金针菇及双孢菇为主,而双孢菇的种植以低廉的成本为菇农首选。青海省大多数地区春夏秋季均适宜栽培双孢菇,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22~25℃,出菇适温为14~18℃,特别在青海夏季,食用菌生长良好,品质优良,因此我省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占有反季节的市场空缺,特别是互助的威远镇川水、浅山地区,特别适宜双孢菇的生产。双孢菇在互助发展甚快,成本低,加快了助县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农民实实在在的到了好处。双孢菇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属于绿色食品。

上一篇:杭州娃哈哈集团荣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下一篇:《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赠送保险有关行为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