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折叠》的译本看汉英语言差异

时间:2022-09-12 05:31:42

从《北京折叠》的译本看汉英语言差异

2016年8月21日,由郝景芳创作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部小说让人在非现实的情景中窥见现实生活的映像,真切地反映了中国城市生活的残酷现实。小说中的北京分为三层空间,不同阶层的人以不同的比例占据不同的空间,分配着48小时的生活周期。“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垃圾工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间,一顿早饭要花100块,一个月工资1万块,而他希望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月1.5万学费的幼儿园,为了凑齐这笔花费,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故事由此而展开,引领读者观察城市不同空间的人群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空间人群彼此隐身、彼此隔离,人人在荒诞的世界中貌似严肃、忙碌地活着。

该小说能获得雨果奖的殊荣,除了小说作者的功劳外,译者的作用也不能小觑。刘宇昆翻译的《三体》(作者为刘慈欣)和《北京折叠》两部科幻小说都先后获得世界级科幻大奖雨果奖,这可部分归功于译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灵活的翻译策略。下面不妨以《北京折叠》的译本为例,观察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怎样的差异,而作为译者又该采用怎样的策略使译文流畅、自然、地道,如同出自本土作家。

差异一:

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

汉语多采用句子为单位,小句的数量比英语多得多,长度却往往比英语短。汉语重意合,小句间只要意思关联就可以连缀,无需连接词;英语重形合,诸多关联信息往往通过各种连接词和多种句法手段衔接。因此,翻译时分析汉语各小句间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连接词语,利用多种句法手段来连接汉语小句,是汉译英成功的关键。

一、利用从句

下面以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使用为例。

1. 用状语从句连接

状语从句在英语中最为常见,汉译英时可分析汉语短句间的逻辑关系,利用适合的状语从句把多个汉语短句连接成英语复句。

例1:原文:说是洗脸,不过只是用水随便抹一抹。水马上就要停了,水流已经变得很小。

译文:The “washing” consisted only of splashing some drops of water over his face because the water was already shut off and only a thin trickle came out of the faucet.

注解:本句把原本四个小短句合并为一个复合句,其中后面的部分从逻辑关系上来说是上文的原因,添加连接词because能够合并短句。

例2:原文:她只是将一切都推到将来,以消解此时此刻的难堪。

译文:She was just delaying everything to the future so that she wouldn’t be embarrassed now.

注解:so that连接英语中的目的状语从句,表示目的的短句可以用so that来进行连接。

2. 用定语从句连接

汉语复句中的分句一般有主次之分,英语也有主句和从句的区分。如果汉语的两个小句有重复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将其中处于次要位置的句子处理为定语从句,重复的名词用关系词which、who、when、where等替代。

例3:原文:窗子关上了,发着幽幽的光。

译文:He closed his window, which glowed with a faint light.

注解:汉语句子的两个小句都和“窗子”相关,可采用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来翻译。

例4:原文:老葛说起自己的父母,他们还在第三空间,他也不能总回去,每次回去都要打报告申请,实在不太方便。

译文:Lao Ge talked about his parents, who still lived in Third Space. He couldn’t visit them often because each trip required him to apply and obtain special approval, which was very burdensome.

注解:汉语句子虽然由多个短句构成,但是短句之间有名词的关联,比如“他们”指的就是上一句的“父母”,可以用who来进行指代。而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还可以对上文进行评述,如“实在不太方便”便是评论,可以添加which变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来完成语句的连接。

二、利用分词短语

汉语中由多个没有连接的短句构成的多重复句在翻译成英文时,部分短句可以通过-ing分词、-ed分词、不定式等非谓语结构连接起来。

1. 当许多行为或情况同时发生,可以将一些短句g成-ing分词,表示伴随的状态。

例5:原文:街上汽车很多,在路口等待的时候,不时有看车的人从车窗伸出头,焦急地向前张望。

译文:The street was filled with cars, and as they waited at intersections for the light to change, the drivers stuck their heads out of the windows, gazing ahead anxiously.

注解:人们“伸出头”的同时在“焦急张望”,因此可以用-ing分词来译“焦急张望”这个表示伴随状态的分句。

例6:原文:老刀趴在地上,静听着周围的声音。

译文:Lao Dao lay prostrate on the ground, listening.

注解:“趴”和“”是两个同时发生的动作,其中之一可以采用-ing分词来翻译。

2. 除以上所说,-ing分词还可用于补充说明相关信息,利用-ing分词来增添附加信息,如具体的描述或与动作相关的心理状态,会使译文更具层次感。

例7:原文:楼宇由折叠中站立起身,在灰蓝色的天空中像苏醒的兽类。

译文:The buildings unfolded and stood up, awakening like a herd of beasts under the gray-blue sky.

注解:本句汉语对折叠的楼宇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苏醒的兽类”这个比喻说明了水泥丛林造成的强烈压迫感,疏离而可怖,这样的信息跟上文有紧密的关系,采用-ing分词翻译最为合理。

例8:原文:他默数着时间,期盼这只是技术故障。

译文:He silently counted the seconds, hoping against hope that this was but a technical malfunction.

注解:本句中的期盼内容是一种心理活动,用-ing分词结构来翻译让译文显得紧凑。值得一提的是,hope against hope (抱有一线希望)是绝妙的翻译,译出了主人公的无望和绝望。

3. 根据英语的用词要求,有不少描述心理状态的短句可采用-ed分词结构来进行翻译。

例9:原文:老刀被震住了,怔怔看了好一会儿。

译文:Shocked, Lao Dao stared at the sight for a few moments before recovering.

注解:“震住了”是心理状态,也是“怔怔看”的缘故,采用-ed分词放在句首,可以自然引出下文的行为。

4. 英语的-ing分词放在句尾,常常可以表示上文所带来的结果。对于汉语中表示结果的短句,可以用-ing分词翻译。

例10:原文:小块小块土地围绕其轴,一百八十度翻转到另一面,将另一面的建筑楼宇露出地表。

译文:Square by square, pieces of the earth flipped 180 degrees around an axis, revealing the buildings on the other side.

注解:土地翻转之后,“另一面的建筑楼宇露出地表”,两者之间是行为和结果的关系,结果采用-ing分词来翻译能达到自然通顺的效果。本句中将“小块小块”切分出来,放在句首译为square by square,具有强烈的视觉效应,也是可圈可点的处理方法。

三、利用短语

汉语的一些短句可以译为名词短语,用作句中的主语或宾语;或者译为介词短语,用作句中的状语;或者译为形容词短语,作无动词分句。通过种种处理方式,汉语的多个短句将连接为信息密集的英语句子,符合英语书面文体的特征。

1. 汉语短句转化为名词短语,作同位语,是十分具有特色的翻译策略。

例11:原文:狭小的房间正中央挂着陈旧的照片,照片里的父亲重复着垒砖的动作,一遍一遍无穷无尽。

译文:An old photograph had hung on the wall of their cramped home, and in the picture his father was laying bricks, a task his father had performed thousands, or perhap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imes.

注解:本句中“一遍一遍无穷无尽”是对上文“垒砖的动作”的强化,体现了第三空间底层民众的困境,译者在这里把简单的小句化为了同位语,同时采用thousands和hundreds of thousands of来将“一遍一遍”数量化,同时两个短语在数字上递进叠加,强化了“无穷无尽”的意义,可谓妙译。

2. 汉语的部分短句可以转换为英语的介词短语,尤其是with短语十分常用,用法也很多样,汉译英时可以充分运用。

例12:原文:太阳缓缓升起,天边是深远而纯净的蓝,蓝色下沿是橙黄色,有斜向上的条状薄云。

译文:The sun rose gradually. The sky was a deep and pure azure, with an orange fringe at the horizon, decorated with slanted, thin wisps of cloud.

注解:本句中 以日出后的蓝天为主体,边缘的颜色以及薄云是烘托的信息,采用with引导的介词短语,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描写薄云的时候,译者采用了恰当的量词wisp (缕),十分形象。

例13:原文:男孩子穿西装,女孩子穿衬衫和短裙,脖子上围巾低垂,手里拎着线条硬朗的小包,看上去精干。

译文:The men dressed mostly in western suits while the women wore blouses and short skirts, with scarves around their necks and compact, rigid purses in their hands that lent them an air of competence and efficiency.

注解:本句对第二空间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做了分别的描述,各个短句采用了多种连接方式,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是并行的信息,采用while来连接。女孩子的描写更为细致,除了穿着,还提到了围巾和小包这些配饰,配饰采用with结构来翻译比较合理,最后总体的印象采用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进一步加以说明。译文浑然一体,连贯流畅。

3. 英语中形容词短语也可以用来对应汉语的短句,使短句的信息成为复合句中主句的一个补充说明成分。

例14:原文:他不自觉地站起身,感到恼怒。

译文:Almost subconsciously, he stood up, angry.

注解:angry在本句中成为一个独立的短句,称为无动词分句,对上文的stood up进行补充说明,同时单个词语出现在句尾,视觉上也极具冲击力,强化了“恼怒”的意义。

差异二:

汉语多动词,英语少动词

汉语短句密集,动词的使用频率较高。英语句子一般由主语和谓语组成,谓语动词只有一个,但英语的名词、介词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往能表达出动词的含义。汉译英时可以适当地进行词类转换,比如把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的名词或介词等,甚至在某些语境中,我们还可以删除动词不译。这些翻译方法能够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一、动词转译为名词

例1:原文:老刀出生时,折叠城市才建好两年。

译文:Construction of the folding city had been completed two years before Lao Dao’s birth.

注解:本句原本可以用“折叠城市”作为主语,“建”作为谓语动词,译者却另辟蹊径,把动词“建”转译为名词来作主语。抽象名词多是书面文本的特色,这样的处理的确可以让译文更加正式。

二、哟首译为介词

英语介词使用频率较高,不少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由动词演变而来,具有动词的特征,汉译英时需适当将一些动词转译为英语的介词或介词短语,通过动词的转译可以将短句转变为介词短语,也便于短句的连接。

例2:原文:在他们身后,清理队已经缓缓开了过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将人们扫回家。

译文:The city cleaning crew was almost upon them, and the crowd scattered like autumn leaves in a wind.

注解:本句中“缓缓开了过来”采用介词upon来对应,把“清理队”紧紧跟随的压迫感表现得更加到位,体现了译者的匠心。

例3:原文:他看到演讲人从舞台上走下来,回到主桌上正中间的座位。所有人的目光都跟着他。

译文:He watched the speaker descend the dais and return to his place of honor at the head table. Everyone’s eyes were on him.

注解:本句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跟着他”,“跟”这个动词采用介词on来对应,把现场演讲人吸引了全部目光的场景由动态转化为静态,有电影中定格的鲜明感。

三、动词转译为形容词

例4:原文:他并不忧伤留恋,这里虽然静美,可是和他没关系,他并不钦羡嫉妒。

译文:He wasn’t sad or nostalgic. This was a beautiful, peaceful place, but i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him. He wasn’t envious or resentful.

注解:本句中的动词“留恋”采用形容词nostalgic来译,和sad组成了并列结构,具有更加工整的效果。同时“钦羡嫉妒”也都采用形容词envious和resentful来翻译,和上文的两个形容词起到了呼应的效果,充分体现了译者的匠心。

例5:原文:这一次他不想脏兮兮地见陌生人。

译文:Today, however, he was apprehensive about meeting strangers without looking at least somewhat respectable.

注解:“不想”看似是最容易翻译的词语,却很难译好,译出特色。本句中译者采用形容词apprehensive来对应,能够刻画出主人公惴惴不安的心绪,甚至比原文更为具体。

四、省略动词

汉语的动词使用频率较高,如果动词的意义不突出不明显,翻译成英语时可以适当省略。

例6:原文:他在垃圾站连续工作了五小时,很担心身上会有味道。

译文:After five hours at the waste processing station, he also had misgivings about how he smelled.

注解:本句中“连续工作”并未直接对应翻译,但是译文after既体现了前后的时间关系,也已经体现出了相关的含义,减少不必要的动词是汉译英经常采用的方法。

例7:原文:回想这四十八小时的全部经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晚老葛说过的话。

译文:Of everything he had experienced during the last forty-eight hours, the episode that had made the deepest impression was the conversation with Lao Ge at dinner.

注解:本句中“回想”这个动词没有翻译,译文反倒更加简明。

上一篇:国际品牌酒店后台文化建设探析 下一篇:2014 为世界杯干杯!――Wine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