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县农业生产特点及节水工程示范模式

时间:2022-09-12 05:16:11

盐池县农业生产特点及节水工程示范模式

摘要 分析了盐池县农业生产的特点,并总结了该县节水工程示范的4种模式,以指导和带动当地节水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产;特点;节水工程示范;模式;宁夏盐池

中图分类号 TV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99-01

宁夏盐池县位于东经104°17′~107°41′,北纬36°6′~39°5′,土地总属干旱半干旱地带。长期以来,该地干旱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8 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2, 1 hm2耕地占有量为990 m3,是全国乃至全区水资源最少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严重影响了农业持续、高效、稳定的发展。在盐池县选择不同类型的旱作农业用地建立节水工程示范区。通过先进的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高新节水农业措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以指导和带动工程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同类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

1 盐池县农业的生产特点

1.1 水资源少,农业产量波动幅度大

盐池县水资源十分贫乏,综合水资源总量为8.2亿m3,单位面积平均水量相当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的26%,全国平均值的4.6%,而且分布不均,水质较差,矿化度大多在2 g/L以上,有的高达7 g/L,苦咸水面积分布约占90%,苦咸水量占平均年径流量的33%。该区域多年年均降水量为180~400 mm,且多集中在7—9月,降水量不均匀,由东向西逐渐递减,年降水量变率大(荒漠草原区-70%~90%,干旱草原区-38%~60%)[1],年蒸发量超过2 000 mm,干燥度在2.17~3.78。干旱少雨客观上成为该县干旱地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是造成粮食生产起伏波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1.2 灾害种类多

盐池县呈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是由半干旱向干旱过度的地带。干旱、洪涝、低温、霜冻、冰雹、风沙、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尤以旱灾最为严重。干旱年份发生的频率为65%,即平均3年二遇,一年中春夏干旱(4—7月)发生最为频繁,且以春旱发生较多,危害最大,春夏连旱平均3年两遇,夏秋连旱或春夏秋三季连旱4年一遇,秋旱平均3年一遇。

1.3 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盐池县的植被覆盖度低,整个宁夏地区森林覆盖度仅8.7%,其中盐池县森林覆盖度小于25%。宝贵的水资源不能有效拦截而大量流失,加之垦植率高,歇茬种植、乱砍、乱挖、乱樵等人为活动,加速了草场植被的退化,对于人为活动的敏感度极高,易于在人为干扰下迅速逆向演化,许多地方存在“地上无草,地下无宝,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之说。

2 盐池县节水工程示范模式

2.1 旱地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机械化集成技术体系示范区

该集成技术以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起垄覆膜(或残茬覆盖)播种技术为主,配套休闲地保墒、化肥深施、局部施水等技术。主要适用于半湿润偏旱无灌溉条件的大水坑镇等雨养农业区。该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其关键的机具是玉米起垄膜侧半精密播种机、小麦起垄覆膜沟播机、单组式玉米半精密播种施水覆膜机,这些机械均可一次性完成起垄、覆膜、垄上覆膜、沟内播种、施水、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大大节约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如进行小麦的起垄覆膜播种,垄沟宽均为25~35 cm、带型50~70 cm、垄高8~10 cm,将膜覆盖在垄上,在紧贴着地膜的沟内种植小麦,一般种3行即可。该技术推广后,增产效果非常显著。2010—2011年在盐池县进行了大田推广,结果表明,该技术与普通的不覆膜技术相比,可增产65.3%,比沟内播种2行相比,增产520 kg/hm2 [2]。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示范区

该集成技术以机械化免耕播种为中心,配套机深松、化学除草、留高茬等技术。该技术主要以机深松与高茬覆盖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该技术在盐池县的王乐井、花马池等乡镇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冬小麦、玉米为例,与常规播种相比,分别增产16%~120%和13%~77%[3]。

2.3 小麦机械化高茬收获+玉米免耕施水播种+节水沟灌机械化集成技术体系示范区

该集成技术适用于有扬黄灌溉之便的区域粮食生产,配套的关键机具主要包括玉米施水施肥硬茬播种机。该技术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在地表覆盖根茬和秸秆,可起到

减少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等作用;二是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应同时施水,且要将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上,可使施入的水被土壤覆盖,从而减少了水分的无效蒸腾,为种子的出苗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三是播种结束后形成深度约为10 cm的沟,以便于种子出苗后的生长过程中进行沟灌,显著地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盐池县经过相关试验示范,表明,该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可节水60%,还可有效地解决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2.4 集雨节灌+节水保墒(或免耕还林还草)机械化集成体系示范区

该集成技术适用于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盐池县麻黄山乡等示范区。由于该区域以粮食的施水播种、地膜覆盖、节水保墒技术为核心,相应的机具主要包括地膜覆盖播种机、施水播种机、行走式灌溉机。在梯田地上,若坡度大于15°[3],适合的机具应该是能够在坡度为15~25°的地块上作业的挖坑机及集挖坑施水为一体的节水型山地植树种草机械。还可配套梯田建设和集雨水窖工程技术,适合的设备为梯田建设作业配套机具以及径流集雨窖水利用机具。

3 结语

盐池县旱作节水农业与机械化集成技术体系示范区,其先进的农艺及配套农机化技术已基本成熟。从技术角度分析,示范区的建设是可行的。根据盐池县不同作物、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组装集成的上述4种集成体系模式,示范效应显著。建议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4-6]。

4 参考文献

[1] 宁夏农业志编纂委员会.宁夏农业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58-59.

[2] 牛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138.

[3]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旱地农业工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165-166.

[4] 唐炯.西北干旱区农业节水工程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4):77-79.

[5] 佟海龙,周淑杰.关于水田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0):1179-1180.

[6] 杨静.同心县固海灌区节水工程改造的具体措施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0(10):3.

上一篇: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措施 下一篇: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