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中的书香

时间:2022-09-12 04:47:02

古玩又可称“文玩”――从名称上可见,古玩收藏群体总是和文人脱离不了干系的。在书房中,相关文房四宝的文人用具则成为他们最不可或缺的。在这些文房用品的演进发展史中,其特征功能从实用发展为装饰,材质日趋多样和名贵珍稀,形制也日趋精美,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古人所特有的书房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文房用品发展成为令人爱不释手的精致。

1 清乾隆兽面纹玉香薰,1736-1795年

为书房中的陈设用玉。此香薰以青玉通体镂雕多层,双螭龙形耳,盖为缠枝莲纹,口沿环回纹,壶身为仿青铜器饕餮纹,其器壁及盖上有镂孔,精美绝伦。使用时,将制作成香饼或香丸形状的香料置于炉中点燃用以熏香,清新空气。香薰一直是古时文人在书房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尤其在深夜苦读之时,红袖添香的意境,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象征符号。

此藏品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2 明代镂雕花鸟纹寿字玉插屏,1368-1644年

插屏是一种置于几案上可组装的屏风,通常是以玉插屏的材质呈现,为书房色的陈设用玉。玉插屏一般由玉屏心和硬木屏座组合安装,而此类插屏的作用是置放在砚台边,是用以遮挡风尘以防砚台中墨的被吹干,通常又称为“砚屏”。此件插屏屏心为镂雕白玉,纹样繁复,遍布莲花、玉兔、仙鹤等图样以及“寿”和“万”字符,寓意吉祥,是属于兼备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绝佳文房用具。

此藏品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3 清代牙雕人物故事图笔筒,1644-1911年

笔筒为古代文人中较为常见的文房用具,通常以竹木牙角之类耐磨而坚固的材质制作。此件藏品属象牙质地,加以硬木底座,牙筒通体以浅刻技法描绘了《西厢记》中“张生游寺”的场景。纵观全局,其亭台楼阁,山云水栈无一不精,人物形象也异常灵动。

此藏品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4 清晚期珍珠地“达摩过海”笔筒

此笔筒为瓷制,带裂纹。稀有之处在于其釉色的处理:在遍施不发亮的薄釉(又称为“化妆釉”)的基础上,通体以堆塑的方式铸造“珍珠地”的效果。笔筒装饰纹样以堆塑表现“达摩过海”的修行故事。达摩和尚原为天竺香至王子,于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泛海至广州,后至嵩山少林寺修行,为中国禅宗的初祖。此类珍珠地的效果更常用于瓶状器物,笔筒较少;相关装饰图案植物居多,人物偏少,无论从造型手法和纹样装饰上,都堪称笔筒器物中难得的代表作。

砚台艺术――墨香中的文人灵魂

砚台用以碾墨和盛放磨好的墨汁,通常有一块平整的区域用以掭笔,是书房文玩中不可或缺的器物之一。最早的砚台是从研磨器演变而来,新石器时代的砚面有砚堂和砚池之分,开创了我国砚的基本形制。砚台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从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朱砚即可见中国制砚之先河。制砚的用材十分广泛,式样多变;而自唐宋以来,随着名贵石材的开发,鲁、端、歙、洮等名砚相继问世。因石构图,因材施艺,更有砚上镌诗、题铭,集雕刻、书法、绘画诸艺术于一体,博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和珍爱。

5 明代汉白玉钟式砚

此砚以汉白玉材质制作,材质稀有,形制硕大。砚台掭笔处的平台区域为钟形,上方置有如意形水槽。相比较传统端砚的精致雕工,此砚更具备类似于仿汉代玉器“汉八刀”雕工的简洁明快,其造型稳重,线条流畅。

6 清代海天旭日图端砚,1644-1911年

端砚为中国名砚的代表之一,某种程度甚至成为砚的象征。制作端砚的石材取自于今广东肇庆市(古属端州)东郊的端溪,其石品优良,其质坚实细腻,滋润娇嫩,素有“秀而多姿”、“发墨不损毫”、“贮水不耗”的特点。自唐代问世以来,端砚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此件藏品为端砚的典型代表,器型端整,石材细腻平整。砚面上方以圆日作砚堂,上流云,下海水,成海天旭日图,雕工精致,行云流水。

此藏品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7 清康熙青花水色山水人物大笔洗

该藏品为清早期青花水色瓷的典型代表,带裂纹。其青花釉色发色明艳,“水色”特指青花釉色如中国写意画中的“墨分五色”一般浓淡相宜,层次分明。此笔洗通体图案为满工,渡舟、指路、会友等各独立场景自如衔接在一起。画工基本囊括了所有写意国画的技法,其山石树木,楼台舟车,钩勒皴染无一不精。笔洗虽为满工,但其阴阳向背的精到笔法、虚实疏密的精心构图使得笔洗整体显得异常大气端庄,赏心悦目。

8 明代玛瑙螭纹笔洗,1368-1644年

此笔洗为文房特色用具,专供毛笔使用后清洗余墨之用,同时兼具玩赏陈设功能。此洗为红玛瑙质地,依天然石形而制,口沿处以浮雕和线刻方式雕琢螭龙云纹,精致中尽显大气流畅,设计巧妙。

此藏品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9 明代螭纹玉水盂,1368-1644年

水盂又称水丞、砚滴、水注,是为给砚池添水、磨墨用的文房用具,也可作观赏陈设使用。此水盂造型小巧,盂壁以高浮雕的形制盘踞螭虎纹样。螭虎是战国之后玉器中常见的异兽,班固在《封燕然山铭》中即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着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此水盂螭虎姿态生动,造型线条流畅,玉质洁净润泽,为文房中小件文玩的代表之作。

此藏品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10 清光绪矾红双龙戏珠高足水盂

此藏品形制为高足盂,应是考虑到使用时便于注水。水盂口沿处绘有如意纹,腹壁上以矾红釉绘有官窑图案特色的五爪龙,据此判断应为官搭民烧之作。其橙红色泽艳丽,为低温红釉瓷的显著特色。其高足底部饰有绿彩海水纹,与腹壁上的祥龙呼应,动态感十足;色彩也以红绿互补色对比为主,极具装饰感和艺术性。

11 清代太湖石笔架山子

山子是形制如山形,用以摆放在案头的石质或玉质的摆件。此笔架山子取材奇巧,以太湖石的天然曲度形成放置笔的凹槽,以形状取胜。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种石灰岩,其形呈宛转险怪势,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其“皱、漏、瘦、透”之美。而此笔架山子为天然整块完整的独石,更属罕见。

(部分藏品由S先生提供)

上一篇:王丰:资深貂民 下一篇:仿旧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