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P和ESP接口衔接技术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2 03:59:23

EAP和ESP接口衔接技术的对策研究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普遍重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开设了EAP和ESP课程,但是二者衔接的过程存在问题。本文阐述了ESP教学现状,同时旨在就如何解决二者衔接的技术问题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EAP;ESP;衔接;对策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general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special-purpose teaching and sets courses in EAP and ESP, but there is a big problem with the connection of their teaching. This essay explic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SP teaching simply and with regard to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with their connection,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be adopted in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ode, faculty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EAP;ESP;Connection;Strategy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我国与国际社会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和深入,社会对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这样的国际型人才显然是缺乏的,担当人才输出重任的我国高等教育没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进行反思。其实,高等教育对外语教学一直是高度重视的,也清楚专业外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各高校不仅开设了EAP课程(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学术英语课程),还开设了ESP课程(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由于学生在基础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还没有达到专门用途英语的要求,使得ESP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一矛盾现象急需得到解决。

1 EAP和ESP教学的衔接问题

EAP和ESP是在大学普遍开设的两门外语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各专业人才。为此,两门课程都投入了时间,人力物力,但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就是两门课程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统筹设置,把人才的专业外语能力培养表面化,简单化,以为提供了课程就解决问题了,这样的简单粗暴地把课程堆砌在一起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基本上两门课程都是各自为政,在课时,大纲,教材,师资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导致彼相互不仅不匹配和衔接,而且起干扰作用,造成时间、教学资源和师资的严重浪费和矛盾。如何把EAP和ESP有机结合起来并非易事,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和工程,必须站在高处进行全面布局和研究对策。

2 EAP和ESP统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二者是相互接续并统一的,是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EAP教学的内涵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进行的是语言共核部分的教学”。[1] 英语的共核是指语言教学中不论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未来从事的职业而必须掌握的那部分语言和表达方式。而ESP则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具有十分明显的实用性和行业特点。ESP与EAP有效衔接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先基础,后专业化”,“先学术,后行业化”的基本教学规律:EAP是ESP的基础,ESP是EAP的继续,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EAP和ESP的无缝对接,形成一个无间断并且从低到高逐步过渡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和完整体系”。[2]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行ESP与EAP有效衔接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在改变外语教学理念后,要制定衔接紧密的学大纲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先夯实语言基础,再加入ESP知识。学校可以在第一年集中进行EAP教学,加强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经一年学习,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技能与英语应用能力通过课内外各种教学活动得到提升。大学二年级,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进行ESP教学。在ESP教学中,可使用模块教学,比如听说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或任务模块,强调目标情景任务的真实性,如可能涉及到商务、技术会话等内容,所选语篇均为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依专业设置等具体情况,为学生开设针对专业的英语教学,深度培养具体行业的外语应用及实践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要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内容要注重应用语言技能的应用性和情境性,注重运用英语解决与所学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从而具备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连贯,相辅相成,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接地气了,体现未来职业价值了,目标更具体而务实了。以前偏重EAP学习,普遍学生无兴趣,觉得学英语离实际生活很远,只为四六级而学,获得的是考试英语,哑巴英语;开始ESP学习后,对不同的模式和要求又很不适应。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不仅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增强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产生不可估量的化学变化。

3 ESP师资队伍的建设

统一的课程设置要有统筹的教学资源配置,其中师资是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目前缺乏一批能够既懂专业又通英语的ESP教师队伍。ESP教师应该第一必须懂专业知识,第二英语必须过硬。从目前许多高校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均为非英语专业毕业的,而英语专业出身的外语教师对各类专业知之甚少。解决这一问题,基本有二种方式。第一,教师培训。为英语教师提供专业进修机会,鼓励外语教师攻读其它专业的学位,或跟读专业课程,选派优秀的英语教师出国进修专业课程。以也可选派外语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去攻读英语专业学位,或进行外语进修学习。总之,外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合作,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相互协商,相互帮助,学校要成立ESP教研室,“高校英语教师可以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组建跨系、跨专业的教研室,进行合作教学,实现优势互补”。[3]各高校要发挥自身的语言与专业优势,加大ESP教师培训的力度。第二,引进人才。从海外或企业直接聘请专职或兼职的国际型专家,对他们进行教学培训,也可以聘请外籍专业教师任教。

4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一层面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实际需要,必须还要进一步深入,满足我国在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和国际合作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同时通过不断实践,才能真正实现通用英语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实现这一主流的畅通。

【参考文献】

[1]刘小燕.以ESP与EGP有效衔接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华章,2009(12):38.

[2]杨习超.大学英语EAP与ESP同步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3):41-42.

[3]翁守明.关于高校专业英语ESP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J].大学时代,2006(10):79-80.

上一篇:浅谈宁南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下一篇:注塑模具斜侧抽芯机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