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2 03:22:2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21世纪初中国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要想真正实现科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要做许多工作,除认真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创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法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加强科学实验教学。

1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1.1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1世纪,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接受的信息量很大,粉笔加黑板式的传统教育很难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将实验应用于科学教学,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容易被学生接受。实践证明,实施实验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课程的学习活动。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实验与科学课程的整合,一改传统教学只重后果、不重过程的弊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解答和评价问题以及检索、交流和信息的平台。学生在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地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并形成分析和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实验实施到科学课程中,能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增强科学结论的信任度。学习中的创造性也有所增强。

1.3实验与科学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可以使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很出色。通过实验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平等,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性的学习中去。

1.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在实验中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共同完成一个既定实验目标的时候,学生们通过交流与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将实验应用于科学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能力、协作本领等方面行为的转变。对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人才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2环境与氛围是促进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

虽然大多教师都有实施实验教学的主观愿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环境与氛围的限制。

2.1缺乏行政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实验很难得到来自行政领导的观念认同。一部分领导在面对与传统教育方式存在矛盾的新的教学方法时,往往是不支

持也不反对,静观其发展的态度。这种现状使许多尝试在教学中实施实验的教师因感到自己在孤军作战,费时费力不讨好,而丧失进一步实验的热情。

2.2缺乏技术和教学支持。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原有实验设备参差不齐,对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不一等一系列因素,对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实验的水平产生影响。

2.3缺乏设计和时间准备,在教学中实施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同时还要面对自身发展等诸多压力,因此感到尝试实验教学是举步维艰。

2.4缺乏群体扭转的支持。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需要教师群体的支持。只有一两个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行为。会使他们感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很难获得成功。

3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是科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基础。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实验设备和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且还存在着实验设备资源地区分布、校际分布不均的现状。因此,应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

3.1应尽量发挥已有的实验设备资源的作用。教师在整合科学实验教学的同时,应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发挥传统的教育资源与设备的作用。并把有限的现代技术工具与已有的传统教学工具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发挥整体效益。在将实验实施于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如下误区:第一、把不能开展实验教学归结到因实验设备与资源的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盲目坐等;第二、拥有现代实验设备就盲目淘汰或闲置原有设备与资源。

3.2应尽量提高实验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1)实验设备必须经常性地投入使用,不能成为只供参观的样品。许多学校为了应付评优与检查,投资购置了大量优质的设备,但是检查一结束,设备就被搁置起来。成了学校装饰门面的摆设。这种看似节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

(2)实验设备要方便教师、学生使用,学校应简化申请使用专用教室与设备的程序,并做好专用教室与设备的管理,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在普通教室配备相关的设备。

(3)应注意实施实验教学时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施实验教学时,不要盲目追求设备的高档次,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性能、价格比较好的设计方案。避免无意义地使用或为了使用而造成的浪费。

实验教学的实施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推进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

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上一篇:浅谈无功补偿在配网的应用 下一篇:把握方向五"有数"切中关键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