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2 03:08:03

垂体后叶素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卡前列甲脂栓组。垂体后叶素组87例,出现产后出血时,用6U垂体后叶素加入5%葡萄糖250ml液体中静滴;而卡前列甲脂栓组有79例,在出现产后出血时,舌下含服卡前列甲脂栓1mg。结果:垂体后叶素组治愈率97.7%,用药后至24小时产后出血量为96.8±47.3ml。卡前列甲脂栓组治愈率46.8%,用药后至24小时产后出血量为202.3±78.8ml。垂体后叶素组与卡前列甲脂栓组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垂体后叶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1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2],因此加强子宫收缩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措施。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收集于2006年8月~2009年8月在我院分娩因子宫收缩乏力(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患者166例,产妇年龄20~38岁。所有患者对两组药物均无禁忌证(尤其注意高血压禁用)。我们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垂体后叶素组87例,卡前列甲脂栓组79例。各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如年龄、体重、孕周、产次、产前血红蛋白、血小板、新生儿体重、总产程时间等条件基本一致,以确保各组之间有充分的可比性。

分娩方式:阴道分娩47例(44.34%),平均出血850ml。

方法:①垂体后叶素组:产妇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时,用6U垂体后叶素加入5%葡萄糖250ml液体中静滴,先快后慢,快速时可每分钟20~40滴,血止后可每分钟6滴,维持4~6小时后停止。用药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如血压升高时,需减慢滴速甚至停用。②卡前列甲脂栓组:患者出现产后出血时,舌下含服卡前列甲脂栓1mg。

测量产后出血量:①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即用凝聚盘于产妇臀部下方直接测量产后出血量,回病房后至产后24小时用带称卫生垫收集阴道流血,可从称中直接读出出血量。②剖宫产分娩:子宫切开后,先吸净羊水,记录收集瓶中的羊水量,用吸引器收集术中出血量于同一有刻度的收集瓶中,术毕总量减去羊水量,等于术中收集法所得出血量;把带血纱布减去干纱布计算失血量[3]。回病房后,出血测量方法和阴道分娩方法相同。以上均分别在用药前后计算出出血量。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结 果

垂体后叶素组87例患者中,治愈85例,治愈率97.7%;而卡前列甲酯栓组79例患者,治愈37例,治愈率46.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讨 论

垂体后叶素含两种不同的激素,即缩宫素(催产素)和加压素。前者能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压迫子宫肌层血管,起到止血作用;而后者能直接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有利于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止血。卡前列甲酯栓溶解后再吸收,作用于子宫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垂体后叶素组可直接静滴进入血液,故垂体后叶素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起效快、作用非常强等优点。本组观察显示,垂体后叶素还能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具有抗利尿作用,所以用药期间会引起尿少,停药后即可恢复。它还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为此用药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如血压高时,需减慢滴速甚至停用。本组研究的87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因出现血压持续升高而停用药物,其余患者均未有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垂体后叶素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经济且安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02.

3 吴氢凯,罗来敏,戴钟英,等.用称重法精确测量产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3):144-145.

上一篇: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应用行无痛人流术123例临... 下一篇:忽略性横位产的急救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