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木屐:犹闻闾里“踶嗒”声

时间:2022-09-12 02:52:22

说起连州木屐,绕不开另外三种有名的土特产:三江草鞋、东陂马蹄和西岸石头。因为它们曾经的风光无限,使老一辈人创作了一句流行民谣:“三江草鞋,连州屐;东陂马蹄,西岸石。”

然时过境迁,数十年过去了,它们的辉煌就像昙花一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或难觅踪迹,或鲜为人知。笔者往小巷乡野里追寻连州木屐,即使是耄耋老者,大多也只是仅存些许记忆,犹闻闾里“踶嗒”声……

容芳

——连州首家生产木屐店

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广州就已经有了款式多样的木屐生产,雕龙画凤,篆花刻草,涂上油漆,光彩夺目。那时,连州人穿的木屐都是从广州进货回来销售给广大市民的。据老一辈人讲,由于木屐不染脚疾,具有通风、透气、爽脚的特点,穿起来凉爽舒适,深受连州人喜欢,即使是下雨天,人们也爱穿着,所谓“雨过屐声多”,就是对连州人喜爱趿木屐穿梭风雨的生动描述。

那么,连州开启第一家生产木屐店是哪年,叫什么名字呢?

据莫秉忠和胡祖贤两位老先生撰文记述,民国初期,连州经营广州货源的木屐店已经相当繁华,在今建国路一地段就有十多家,被连州人称为“木屐街”。民国十年(1921年),朱林记在今建国路开设“容芳”木屐生产店,雇请来自清远下廓的谢振记和陈观振为造屐师傅。1930年,来自清远的刘荣基、刘荣扬兄弟在亲戚谢振记的帮助下,在今中山北路开连州第二家生产屐店——“盛和”。由于木屐店面只有七平方米左右,刘氏兄弟只好将生产车间移到了菜园坝。后来,连州人刘炽昌在今通庄巷口附近开“源昌”、刘昌明在今中山南路开“丽新”、陈辉喜家庭作坊制造木屐……木屐生意的红火刺激着诸多生意人的头脑和神经。1940年,谢振记自己在建国路独立生产木屐门户。短短廿年时光,连州木屐在粤北连阳以及湘南地区声名远扬。

以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出名

连州木屐以选料讲究和制作的工艺精细闻名。选料木材以轻重软硬适中的苦楝、酸枣、荷木、元木为主,屐皮多以牛皮、胶皮、棕皮为首选。款式颜色除了白色外,还有油漆和花草纹理的中跟、矮跟、女高跟款式,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棕面屐和布面木屐深受农村群众喜爱。

据谢振记老师傅回忆,由于连州木屐生产全是手工制作,从锯屐模到刨修成屐需要大量时间修整,故产量不大,一个人一天时间生产也就30对左右,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销售为几毛钱一对,价格经济实惠,成了连阳和湘南地区的抢手货,供不应求。

据《连县志》(民国三十八年版)“抗日纪实”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广东省政府及各机关迁连县。”在省政府及各机关、学校等往返数次迁来连县后,“全县徒增十余万人,市面繁荣,空前未有”。“小广州”之称的连县,人口骤增,成为了连州木屐生产销售的黄金契机,学校、机关单位、儿教院等每年订货达一两万。老一辈人回忆,木屐“踶嗒踶嗒”的声响在连州的大街小巷此起彼落,犹如给这座古城配上了动听的乐曲。

莫秉忠和胡祖贤撰文记,解放后,谢振记和刘炽昌的屐店参加了二轻系统合作,成立了连州木屐厂,谢振记任命为厂长,工人二十多人,月产三万对,除销售连阳和湘南地区外,还远销广州、南海、顺德等地。

怀旧礼品

——回不去的辉煌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新生事物塑料凉拖鞋走上市场,人们为其轻便钟情,渐渐地,连州木屐生产一落千丈。

半世纪过去了,连州木屐成为了六七十岁以上老年人的记忆,它曾经的光辉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在连州地下河景区,笔者找到了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出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木屐。一位老板说:“连州木屐已成为怀旧礼物,来连州旅游的客人,都忘不了买一双回家。有的连州人会头头是道地讲述那首犹闻闾里‘踶嗒’声的民谣,然后将木屐作为礼品赠给远方来客。而它的品种设计除保持传统风格外,还设计有多种流线式的屐型。同时,特意在木屐底部加上耐磨软塑胶,一来避免木屐损坏城市家居的地板,二来消除木屐与地板碰撞之音。”

上一篇: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 下一篇:贤令山上觅韩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