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9-12 01:23:08

ESP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摘要:文章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理念出发,提出了ESP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ESP教学理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阶段教育水平的发展,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内推行注重专业内容和语言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尤其是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教学的探讨也越来越多。一些院校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学术英语[1]、海事英语[2]、中医外语等ESP课程[3],上海市部分高校依据《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要求[4],从2013年秋季起率先启动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5],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刊物《中国ESP研究》,推动国内ESP教学和研究的发展。本文借鉴国外ESP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教学实际,探讨ESP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ESP的教学理念

ESP作为一个“范围宽广、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领域”[6],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特定培养目标或特殊需要而开设,并根据学习者具体需求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Waters把ESP的性质描述为:“ESPmustbeseenasanapproachnotasaproduct:under-stoodproperly,itisan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whichisbasedonthelearner’sneeds.”[7]也就是说,ESP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英语教学的一种Approach[8],是和EGP(通用英语)相对存在的一种教学“理念与原则”[9]。“研究语言的本质、探讨人们如何学习语言,这属于AP-PROACH的范畴;APPROACH不同,教学方法(METHOD)则不同,所采用的授课技艺(technique)也不相同。”[10]ESP包括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学术英语又分为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职业英语是指应付某些特定工作场景和交际需要,完成专业和技术任务所需的英语,例如外贸英语、医护英语。ESP理念认为,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完整的英语语言教学(ELT)是一个从初学者英语逐步延展到某一特定专门用途英语的不断细化、持续发展的连续体[11],如图1所示。与EGP不同,ESP课程不再将英语当作一个科目,为学语言而学语言,而是学习在某种特定语境下有效交流,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学术英语或专业英语。Basturkman研究表明,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ESP课程关注学生专业领域的英语语言需求,比EGP课程更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更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12]。图1ELT课程类型连续体示意图注:摘自Dudley-Evans&St.John,1998:9。ESP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相应教学方法[13],培养学生在一定学习或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ESP的根本原则。

二、ESP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将ESP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不是将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完全置换为ESP,特别是EAP教学,而是遵循ESP理念,将学生需求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结合社会需求现状,改革并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

(一)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确定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按照需求分析原则,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通过测试评估、问卷调查、跟踪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手段进行目标情景需求分析、当前情景需求分析和学习者情景需求分析,了解未来工作场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具体要求、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及其掌握程度、学生需求和渴望掌握的知识、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主要学习障碍等信息。在分析这些信息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按照图1的ELT课程连续体模型,基于学生不断提高的英语能力现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置多种细化的课程类型,包括通用型学术英语课程、按照学科大类划分的学术英语课程,以及与专业衔接的ESP课程。通用型学术英语课程以培养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为目标,内容侧重于专业或学术交流使用的英语,发展学生专业学习所需的学术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学习策略,教学不涉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概念的传授,只涉及与专业相关的基本语言能力训练,如听英文学术讲座、批判性阅读专业文献、就专业内容进行主题演讲、参加讨论、用英语撰写学术文章或报告等能力。按照学科大类划分的学术英语课程侧重于为大类学科学生开设的学术英语,如理工类学术英语、文史类学术英语、社会类学术英语、医学类学术英语等,旨在提高学生基本的人文或科学素养,内容以准学科的科普刊物文章为主,即使没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也能理解,如云计算、转基因食品、纳米技术等主题。与专业衔接的ESP课程侧重于专业学科大类基础知识和原理的英语基本表达,与用英语如何表述学科内的各分支学科的关系等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训练,如机电英语、高尔夫英语、金融英语等。教材体现教学内容,按照ESP理念组织的教材应以培养学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为目标,体现学术英语的功能,采用模块化组织,每个模块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类学术“微技能”,如听英文学术讲座、阅读专业文献、用英语进行专业内容主题报告、参加学术讨论活动、撰写学术报告等技能;教材应重视规范的英语语言学习,包含大学学术英语阶段必须掌握的语音、语调、语法、句法和语用规律;教材还应包括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具有交际价值的教学活动和相关的学习材料。教师在教学中依据以上原则选择国内出版的教材,或是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或者结合本校培养目标在借鉴已有教材的基础上,按实际教学需求,自行组织编写教材。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

ESP理念强调将语言教学和专业内容学习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和专业英语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具体课程和学生情况,围绕授课内容,基于问题或体裁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合作学习、探究并处理问题等能力。1.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活动设计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CLIL)是在交际语言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际教学法。它基于学科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主张在教学中把语言技能训练和学科内容学习有机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和体验学习。在CLIL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熟悉学科知识,分析学生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欧洲,CLIL已成功应用于国际贸易英语、商务英语、海事英语和环境工程等ESP教学中,成为一种最为有效、应用广泛的ESP教学模式,被欧洲委员会认为是能够在外语学习方面获得进步的最佳方法[14]。基于ESP教学理念,采用CLIL教学活动设计,在实践中有效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将使现有大学英语教学逐步从侧重语言技能型,转变为语言技能与知识内容并重型,甚至是侧重知识内容型教学,结合本地区经济实际,开设实用型EAP和EOP课程,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扩展专业知识,提高思维能力。2.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活动设计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创设真实、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或合作,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方法和技能的能力。借鉴ESP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型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具有教学针对性和真实交际价值的任务,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围绕任务的完成学习新材料。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任务要求明确,学习新材料的目的性清楚,学生主动思考,选择合适的新材料,通过同伴协作,完成规定的交际任务,比如在针对文科学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问题可能是陈述某国产品牌运动服装在国内外市场上品牌营销策略的得与失;针对理工科学生的问题导向型活动可能是一次模拟听证会,学生分组扮演政府方、开发方、市民代表等角色,论证在市中心某地块开发一栋高档写字楼的可行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发展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等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3.过程体裁式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体裁教学法(ProcessGenreApproach)综合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的优点,不仅强调结果,更注重过程。欧洲ESP教学经验证明,过程体裁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适合学术写作教学[15]。过程体裁写作教学主要包括范文分析、模仿写作、独立写作和编辑修订四个阶段[16]。DaciaDressen-Hammouda曾使用过程体裁法,成功地进行了为期三年的EAP写作课程教学[17],认为过程体裁法具有明晰性的特点,整个教学活动设计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教学策略和一个明确的可以称为“好作文”的模板。她在教学中先给学生一个目标体裁的写作模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掌握,再以此为基础完成写作任务。学生经过分析、领会范文、讨论、有意识地模仿、体验写作、教师修正反馈等过程,掌握学术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体裁法对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有宝贵的借鉴价值。目前,写作教学基本上忽视了语篇和体裁分析能力的培养,实用性和体裁针对性不强,甚至有的学校由于课时有限等原因根本就不进行写作教学。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或感到困难,大多都是为了应付四级考试,往往按照给出的三段式结构框架和范文机械模仿,词汇量小,内容贫乏。结合欧洲经验,在教学中对常用体裁,如便条、信件、求职信、简历、读书报告、学期论文、试验/项目报告、毕业论文、演说稿、会议纪要、备忘录等应用文体进行分体裁教学,提高学生实用写作能力。以上三种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活动设计,都秉承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生兴趣和未来规划,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交际能力为宗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三)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ESP教学注重过程性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学术语言技能和在各种目标语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以过程为导向的新型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扩大过程性评价比重,优化终结性评价,能及时了解各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构建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评价体系,体现在评估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和评估内容的多元化、评估手段的多样化、评估功能的多重化等方面,充分发挥评估对教学的反拨作用。评估主体除教师以外,还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发挥学生在评估中的应有作用。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重点评估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评价结果改变以往分数化处理的做法,改用描述性报道,让学生了解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提高之处,及如何提高等,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实现评价功能的多重性。目前,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中期末考试通常占总成绩的60%,形成性评价占40%。以过程为导向的新型评价体系将淡化期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用语言做事,应用多种语言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的综合学术语言能力。在具体设计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细化评价标准,按照要培养的各种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和难度,重新设定学术英语课程各个模块占总成绩的分值比例。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相应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互评和自评结果,综合评估学生听、读、说、写多种语言技能的学术应用能力。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例,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按照学术听说读写能力划分模块,各教学模块的过程性评价分值和评价方式可作如下安排:(1)大学生活调试———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占总成绩的10%;(2)课堂(小组/班级)英语讨论及倾听技巧,让学生听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后写总结或摘要,占总成绩的15%;(3)批判性阅读及问题回答技巧和策略,让学生阅读英语文献后写简短摘要,并就某个主题搜集资料,自主阅读后写250个词左右的文献综述,占总成绩的15%;(4)与专业课程有关的英语说明文写作技巧和策略,让学生将主题相同的几条英语新闻编译成一条中文简短新闻,以及就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主题写1200字以上的小论文,占总成绩的20%;(5)英语口头演讲及当众陈述的技巧和策略,学生就某一选题分小组完成报告,当众进行5分钟的口头汇报,并与听众互动交流,回答问题,学生表现占总成绩的20%;(6)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四)以语言能力为依据的学生分级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生源更加广泛,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分级教学模式,设定不同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1.分级教学的依据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教学。通过分级教学,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教学。以往教学中所有学生使用同一种教材,导致好学生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致使教学效率低下。分级教学后,针对不同学生,选用不同层次的教材,以上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分级教学还有利于教学模式的优化,如在水平较高的班级加强听说和写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在基础较差的班级重视基础语言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了基础教学和能力教学的矛盾。2.分级教学的实施方式结合深圳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从两个学年压缩为一学年,实行分级教学。入学时通过分级考试,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采用课堂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密集学习,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程度较好的学生,除了大学英语课程以外,还将修读以学术英语、商务英语、技能提高类课程、文化通识类课程为主要模块的选修课程,其他学生将主要学学英语课程,夯实语言基础,具体的学生分级教学实施方式说明见表1。

(五)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对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定、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估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因此,将ESP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1.ESP教学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1)专业学科知识。ESP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是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领域中的英语综合运用问题而不是专业问题,ESP教师不需要像专业课教师一样精通专业。目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学历背景大都是英美文学和语言学,他们具有丰富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但在专业学科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语言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学习某个学科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原理,了解学科内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构建专业理论框架,提升能力,促进教学。(2)ESP理论和教学方法。ESP教学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希望在教学中借鉴并应用ESP理念的教师,应学习ESP理论,探讨ESP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并能运用ESP教学的需求分析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以及社会的语言应用情况和需求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增强教学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语言水平且具有交际价值的任务,并能为任务的完成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在学生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提供适时、适度的帮助;在完成任务后,能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给予准确的评价和反馈。2.教师能力的提升途径借鉴并应用ESP理念,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教师能力。(1)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通过合作教学,专业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协助语言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或对教学内容提供建议,帮助语言教师理解专业知识,充当专业顾问。语言教师帮助专业教师解决有关语言的问题,规范语言的使用,促进专业教师的教学与合作教学,具有双赢效果。在此基础上,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积累,融合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优势,培养具有独立ESP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教师。(2)建立ESP教师培养体系。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被认为是教师专业结构的三大组成部分[18]。在语言教师应用ESP理念改进教学,甚至转型为ESP教师的过程中,需要在专业知识、实践知识和学科教学法方面都有所提升,因此需要积极进行在职在岗培训。可以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或采用定期开设ESP师资培训班,邀请国内外ESP专家,以及专业领域人士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方式,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实践机会,拓宽知识结构、增加专业理念,从而促进教师能力结构的更新。另外,也可通过在高校设置相关的ESP教育硕士专业,系统学习英语学科知识、语言学、教育学、ESP理论、专业学科知识等多学科内容,培养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如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医学英语教师、法律英语教师等。按照ESP核心理念需求分析原则,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实际需求,在现有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将培养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逐步形成具有地方或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以语言能力为依据,开展分级教学,在教学中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结合相关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构建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评价体系,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ESP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秉持以能力提升为本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作者:张莉 单位:深圳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5).

[2]罗卫华,佟大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与研究方法———以海事英语为例[J].外语界,2009,(1).

[3]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4).

[4]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4).

[5]张炯强.上海今秋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N].新民晚报,2013-03-01.

[6][8]JohnsonK.&H.Johnson.EncyclopedicDictionaryofAppliedLinguistics:AhandbookforLanguageTeaching[M].BlackwellPublishersLt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05-106.

[7]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9-19.

[9]RichardsJ.C&T.S.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M].剑桥大学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xv-xvi;204-222.

[10]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11]Dudley-EvansT&St.JohnM.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9-35.

[12]Basturkmen,Helen.DevelopingCourse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London:PalgraveMacm-illan,2010:11.

[13]Robinson,P.ESPToday:APractitioner’sGuide[M].NewYork&London: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UK)Ltd,1991:2-4.

[14]InmaculadaFortanet-GómezandChristineA.Risnen(Eds.).ESPinEuropeanHigherEducation:IntegratingLanguageandContent.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2008:11-282.

[15][17]Dressen-Hammouda,D.AligningEAPwritingpedagogiesacrossEuropeanuniversities:AcasestudyfromFrance[C]//InFortanet-Gómez&Risnen(ed.).ESPinEuropeanHigherEducation.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2008:75-96.

[16]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18]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上一篇:E-learning平台在社会医学教学的使用 下一篇:Mini-CEX教学方法在急诊医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