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截瘫患者的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护理

时间:2022-09-12 01:22:22

随访截瘫患者的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护理

【摘 要】目的: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性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以实施恰当的医疗护理、鼓励患者积极地功能康复和锻炼[1]。方法:对58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家庭随访进行心志护理,并对截瘫患者及配偶进行性生活指导,使截瘫患者及其配偶尽可能行正常性生活。结果:九成以上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在进行积极地对截瘫患者及配偶进行心志护理和性生活指导后,截瘫患者及配偶重塑生活的信心。结论:外伤性截瘫患者心理病态普遍,需要采取相应的心志护理措施,特别是对截瘫患者及配偶进行性生活指导,可以帮助截瘫患者及配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可以加快截瘫患者康复。

【关键词】创伤;截瘫;性生活;心志护理

【中途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58―02

截瘫患者大多是由意外创伤所导致,这是因为脊柱意外创伤致脊髓损伤引起的严重结局病症,意外创伤多数突然而至,所受打击极其严重,严重的结局病症很难使患者短时间内接受。严重结局病症导致截瘫患者及配偶出现严重的心理挫折,对疾病的转归有极大负面影响。由于截瘫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截瘫患者及配偶很难谈及性生活,这就造成截瘫患者及配偶许多不利于生活、不利于康复的不良心理和精神状态,这种心理变化对截瘫患者及配偶的危害有时可能比躯体上的致残还要可怕、持久。因此,做好截瘫患者的性心理健康状况心志护理应该成为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2]。通过对2009年1月―2013年9月年收治的58 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随访性心理健康状况析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和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 例,男38 例,女20 例,均为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出院的截瘫患者。年龄22~56 岁。其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不同,导致截瘫程度不等,由颈椎损伤引起者18 例,胸、腰椎引起者40 例。出院后对截瘫患者进行随访时均发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对生活消极悲观等心理。

1.2 随访调查方法

最早我们采用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3]。该量表有9个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评分标准采用5级,从轻到重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满3分即视为有明显心理问题,得分越高问题越严重,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4]。该调查由笔者及另2位护师按统一指导语进行,由研究者据调查对象的回答如实填写,但是这种机械询问填表方法使得患者的回答有许多不真实之处,使得统计结果有较大的偏差。

最近采用我院规定的一月一次入户随访特殊患者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个别询问和集体家属谈话的方式,在拉家常的谈话方式中获取真实的资料。特别是关于截瘫患者及家属性心理健康状况在平和、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一定的真实信息。每次访视后详细记录病人情况,修改指导计划。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特别突出的心理病态是焦虑、抑郁和躯体化三项。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严重,老年患者比青年严重,有的老年患者甚至拒绝治疗并且绝食。青年患者消极行为,一般表现持续时间较短。

在未接受性心理指导前,九成以上截瘫患者及家属没有性生活及性生活要求。因为所有截瘫患者及家属认为和截瘫患者是不道德的。尤其是女性截瘫患者如果有的要求会让人感觉不可理喻。

在进行性教育和指导后,20例女性截瘫患者家庭性生活基本正常,虽然女性瘫痪者在时较差或无,但是丈夫的劳动态度、做家务的积极性和对瘫痪妻子的精心护理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性教育和指导的成果还体现在瘫后成婚5例女性截瘫患者均怀孕并手术分娩。

38例男性截瘫患者, 在进行性教育和指导后,克服了夫妇间羞怯感,使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阳萎、举而不坚等壮阳方法的康复治疗[5]。男性截瘫患者性生活一定程度上差,但是能够促使成功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男性截瘫患者存在着反射性,对这类患者教育和指导是通过练“意念”气功引导,使得表现出得到性满足。

这58例截瘫患者在接受性教育和指导后性生活相对美满,家庭和谐。同时积极向上和重新创造生活的积极性表现的尤为强烈,对自己亲人的护理更是细心倍至,截瘫后坠积性肺炎[6]、褥疮[7]、泌尿系感染[8]三大并发症发生率和反复率明显下降,八成以上患者对自己康复和重返社会充满信心。

3 讨论

性生活是繁衍人类、传宗接代最顺乎自然和最重要的本能,是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夫妻生活中令人满意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健全人由于外伤等原因突然变成残疾人,使他们的社会地位下降、经济收入减少、形象受到损害,有的家庭濒临破裂,因此心理受到巨大打击,给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9]。所以许多人认为,截瘫患者及谈性生活是十分奢侈的话题。

3.1 患者的心理状态

瞬间而猝不及防的创伤使得患者在毫无精神上的准备情况下,面临残疾和死亡的可能。疼痛的痛苦和对创伤疾病结局不可预料的懵懂使患者更加担心病情、恐惧未来。

在截瘫患者的思想中主要表现出紧张恐惧的心理;焦虑、急求康复急躁心理;抑郁、敏感心理;被动状态依赖心理加强;感情上的淡漠、意志上的消沉心理;强烈的失落感,持以悲观消极的心理。

3.2 护理对策

护理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外伤性截瘫患者正确对待伤残,针对患者心理症状的差异实施区别护理[10]。对于老年患者,首先要做好家庭和子女的工作,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更多地关心老人,孝顺老人,让患者在病痛中受到各方面的温暖,恢复和增强生活的信心。

对于青年患者,医护人员应与他们保持平等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克服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建立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3.3 性生活教育和指导

瘫痪者也完全可以享受性生活的。人类的是建立在完善的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基础之上的,通过大脑思维活动,可由想像、回忆及视、听、嗅、触等感觉刺激而均能引起性兴奋。掌握了这个诱发规律,瘫者不论其损伤平面高低,就能享受性的生活。要达到肉体的满足,根据特征,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方式和。对于截瘫患者来说,医护工作者随访截瘫患者

提供给他们一个对康复和指导性生活的方法,这对瘫者和配偶的确是带来了一个真正的福音。

随访的护理工作者对截瘫患者微小的恢复都要给予充分肯定,使患者看到希望,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杜绝流露出不利于患者康复的语言和表情,要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最大程度恢复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总之,截瘫患者的治疗、护理在临床比较困难,预防并发症、促进其功能恢复都是本病的重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得当,不仅使患者伤后心理上的危机得以控制和解除,而且对在治疗中减少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有重大意义[11]。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心理学和护理学知识,调动一切内在的潜力,改善患者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组患者经上述教育和指导后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巧如,洪喜,陈睿,等.影响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学,2006,13(12):21002101.

[2] 王新,曲镭.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特性及临床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7,19(4):239.

[3] Francis w r,fielding j w,hawkins r j,et al.traun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axis [J].j bone joint surg(br),1981,63:3132318.

[4] 王琳,李冬梅,张静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外伤性截瘫病人生命质量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C):10771079.

[6] 何芬,黄燕萍,王苏琴.下肢骨折病人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971798.

[7] 王琳,李冬梅,石荣光.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1):8384.

[8] 高霞,王茂斌.介绍 FIM一种残疾评测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3):142.

[9]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89.

[10] 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1(1):4.

[11] 汪家琮,周红俊.脊髓损伤的康复[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938.

上一篇: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在诊断血栓栓塞疾病中的... 下一篇:浅析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