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问方能高效

时间:2022-09-12 01:08:1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提问 高效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05

一、 紧扣教材,依情设问

课堂提问既要注重艺术性和情感性,还要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寻找其中隐含的情感成分,再把它融入教学语言中,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有感情地学,从而传递情感、激趣。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思维还未进入状态,提问时机不够成熟之时,教师不能提出较难的问题,否则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泥潭”。如在教学课文《小鹰学飞》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小鹰的精神,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我用满含感情的语调问了两个问题:“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鹰?”“它很努力、很执著、很勤奋,不停地往上飞,是什么力量在促使它往上飞?”这两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有利于舒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学习思路,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少走弯路。

二、 关注学生,分层设问

人的认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且这三个层次的认知水平不断转换,呈螺旋上升趋势。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太难,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丧失了提问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他们经过努力才能够解决的问题,促进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将问题分为稍难、中等、简单三个层次,提问时分别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相对应,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激励优等生开动脑筋、积极钻研,向更深的思维层次迈进;帮助中等生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豪感和学习的自信心。如教学课文《家》时,我设计了一些难度不一的问题:“想象一下,白云的家是什么样的?早晨,小鸟会在树林里做些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存在难度,只要愿意思考都会找到答案,因此学生发言很积极,思维也很活跃;在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时,我设计的问题稍有难度――“我们是小孩子,可是课文为什么说我们是花朵呢?”我让那些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的学生回答,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回答,进而帮助全班学生一起理解课文。要注意的是,提问要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把握好时机,找对提问对象,做到“全覆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使他们产生积极地参与意识和强烈地竞争意识,营造主动积极地集体思考氛围。

三、 抓住重点,推进设问

古人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设计的问题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直接经验进行思考,使问题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如教学课文《师恩难忘》时,我紧扣“恩”与“难忘”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出符合课堂教学需求的问题:1.在课文中,“恩”指的是什么?是从哪几件事体现出来的?2.这几件事反映出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老师的恩情为什么让“我”难忘?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认真品读课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突破。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回答过程,采取及时追问、延迟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使教学效果得到切实提升。

四、 把握火候,适时设问

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课堂提问的火候――在最佳时机提出最合适的问题,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的思维处于“似懂非懂”“一触即发”的状态时,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十分集中,思维非常活跃,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也异常敏感,此时最有可能对课文中的难点产生“顿悟”。如教学课文《小鹰学飞》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这还不算会飞吗”的意思时,提出了三个问题:小鹰飞到大树上时,心情如何?老鹰是怎么说的?小鹰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进而帮助学生体会小鹰的心情。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观察、认真捕捉、科学把握提问的火候:当学生思维停滞不前、对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往往就是教学重难点即将突破之时,此时教师可以采取由浅入深、曲折迂回的提问方式,降低问题的深度和学生认知的难度,并及时反问、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堂的精彩不在于教师表演的精彩,而在于教师的设计精心,教师通过适时、适度的提问,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 郝勋)

上一篇:文本解读应该关注什么 下一篇:品读,让阅读教学情智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