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动机理论指导教学

时间:2022-09-12 12:54:04

利用动机理论指导教学

[摘要]文章通过对动机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归因理论、成就理论的一系列相关理论的论述,阐释了动机理论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以及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动机 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231-02

动机是学习理论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心理学家把它定义为“一个能激发,引导,维持某种行为的内在过程。”动机可用来指导教学。要利用动机理论来指导教学,首先需对该理论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下面是一些相关理论。

动机和人类需要: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阶层学说。他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呈现金字塔形排列,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对知识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有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动机和归因理论:指人们如何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维角度把归因分为:内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非可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因素,后来又提出六因素,后来还有人分为八因素。据此,讲“三维度”与“八因素”结合起来,可组成以下“三维度模式”:

归因理论的一个中心假设是,人们都有维护正面的自我形象的倾向。因此,当他们做某事成功时,往往归因于自我能力或自身努力;当做某事失败时,往往归因于那些他们无法控制的因素。

成就理论:成就理论即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对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取决于他们对回报的期望。心理学家默里把成就即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事的愿望,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激励着个体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中乐意去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学习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不同因素或相反倾向组成: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有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这两种动机或倾向可视为人们个性的特征,关机动机有以下公式:M=PS×IS,即动机=成功的主观性概率×激励的期望值。该理论的启示是,人们对成功的动机取决于他们所认为的成功的可能性和他们对成功的价值的理解。而且,由于中间是乘号(“×”),任何一项为零,则总体结果为零。

动机和目标定向:学生对学习目标有两种定向,其一为学习定向,即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和自我提高。其二为表现定向,即学习动机主要是取得他人的认同感和取得好成绩。目标定向不同的两类学生在总体上无多大差异,但他们的学校表现可能差别很大。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表现目标定向的学生会灰心丧气,他们的表现会严重受到影响,而学习目标定向的同学会继续努力,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表现可能会增强,他们更多地会用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当意识到自己能力较低时,前者会陷入无助,绝望感;而后者则会关心于他们自己能学多少,并不在意别人的表现。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他们很容易从学习定向转向目标定向。

以上每一种理论都并非完美,然后又有合理之处,我们正是可以采取这些合理之处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效果。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得到某种报偿。我们应该不断利用各种外在刺激的强化物。这些强化物可以是表扬、分数、奖励等各种物质或精神上的刺激物。利用这些强化物也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1.发自真诚: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应尊重每一名学生。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任何进步都要学会欣赏、学会再养、学会奖励,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尊重他、重视他、关爱他,每次奖励都是有根有据,都是针对学生的某点长处,某些进步。并且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低于学生自身的期望,也不能太高于此。太低则起不到激励作用,太高则会让学生对其产生怀疑,会认为老师在敷衍了事,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奖励具体:不同的学生需从事相同的学习活动,取得的成绩可能不相同;同一学生从事不同的学习活动,成绩亦可能不同。老师在奖励过程中一定要区别对待,具体,中肯。这样才会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从而达到激励强化之目的。

3.真诚可信:正如在第一点中所提到的一样,奖励要大致符合学生的期望,让他觉得自己的表现和老师之奖励大体相配。另外一点,奖励时也要顾及全班其他同学对此的评价,因为有时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并不如班上其他大多数同学更中肯具体,此时,老师就要调查民意,据实行事。另外,从老师自身而言,在进行奖励时一定要认真仔细考虑周全,亦即在思想上要重视,态度上要正确,真正想到自己的言行举措会给学生带来的印象,做一个负责任的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老师。

4.及时持恒:无论何种奖励都是一种反馈,反馈的目的,在于监测总结此行为,激励后之行为。因此,每一次奖励都必须及时,在学生的期望限内。若不能即时奖励,应该被强化的动机就会消退,对于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具体的学习行动上,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每一次成绩都要给予奖励,哪怕小小的成绩,小小的奖励,天长日久,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人认为小成绩不值得奖励,只对大成绩进行大奖励;或待小成绩积累到一定量后,再进行一次大奖励。这种做法是不够好的。

人类需求理论,尤其是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在有关动机的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按此理论,较高级的需求的满足都以较低级的需求的满足为前提,也就是说,需求的满足不能急。本文依照该理论把人类需要分为基础需求和精神需求,基础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些使人得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其他几个方面属于精神需要,是在基础性需要之上的一些较高层次的需要。由此,我们认为在马斯洛理论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也可以说是三点启示:

1.基础需要必须首先满足: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家庭教育做好配合。另一方面在学校及班级内部,也要养成良好平和的氛围,杜绝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使学生的这些基础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可能认真地好好学习。

2.自我实现:马斯洛把自我实现定义为“一个人力图成为他所能成为的样子”。自我实现是人生存的最高目标。人的发展有阶段性、连续性。各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各阶段的目标都在朝向一个大的终极目标,同时目标的制定又要有一定的根据,不能遥不可及,要能看到希望,有奋斗的信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尽其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目标定向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定向,即学习定向,而非表现定向,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更多地以学习知识本身为出发点和归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若单纯为表现定向,就会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遇到不利因素使学习动机减弱,成绩下滑,易于失败。另外,因为学习定向意向表现定向转化,教师一方面要力图维持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定向,尽量减少其向表现定向的转化,另一方面要发挥表现定向中的有利因素,帮助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刘黄玲子,郑兰琴.论协作学习中的动机因素[J].现代教育技术,2003(1).

[2]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戴尔・H.申克(著),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

上一篇:吉林省园艺特产今年要实现1200亿元 下一篇:医学院校英语学生医用英语表达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