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2 12:18:15

新课程下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虽然新课程已经在我市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但纵观现实,在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与新课堂理念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行为。大多数教师仍然认为教授行为是生物课堂上最重要的行为,平时的课堂提问知识以表面层次的为主,多是是与非的问题。因此,生物教师更要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要不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长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不民主,教学过程机械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比较死板,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讨论形式化,不能将问题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不民主,态度冷漠,这样的师生关系也会压抑学生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教学目标狭窄,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的教学比较单一,继承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优化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

课堂优化策略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地生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

1.创设情境,巧讲、精讲

新课程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新课程中,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得以生动活泼,引入入胜。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科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特点,善于把握讲授的时机,少讲、精讲。教师只在课堂教学的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归纳和总结等方面精讲和提示,剩下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学、讨论、探究、交流、辩论。在教学中师生要共同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引导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2.优化提问行为,多用表扬行为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课堂的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使课堂提问真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优化提问的形式有“趣问”“巧问”“曲问”“精问”“新问”“活问”等。教师应根据生物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初中生物教学中多采用疏导性提问,中学生的思维较为直接,学生会顺着提问的思路,因势利导。多鼓励学生,是从给学生宽容和安全的心理氛围的角度提出的,教师在运用表扬技术时,恰如其分的表扬会让人觉得教师有诚意,言过其实的表扬则易招致怀疑。表扬也要因人而异。通常,腼腆、畏缩、内向、惴惴不安的一类学生,对表扬的反应要比自信、喜欢表现、泼辣的一类学生的反应来得积极一些。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师生间互动

笔者观察发现,一些老教师不善于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课堂教学多使用传统板书、板图等呈示方式;而新教师又走向另一端,用多媒体手段代替一切课堂呈示行为。在生物新课程中,既要重视传统教学媒体的使用,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得到提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非常直观的信息重组、变动、随意组合的功能,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结构优化,连接新旧知识,扩大知识面以及巩固所学知识。对于生物学科,有效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加速感知,促进积累;可以整合信息,便于理解,加深印象;可以模拟情境,激发兴趣;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启发想象,训练思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环境与学习工具的变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我们将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变革,师生交流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教学心理的变化,这一切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拓宽视野,提高师生的人文科学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谈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