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件生产管理难点与设想

时间:2022-09-11 11:57:34

备件生产管理难点与设想

摘要:目前,实施备件生产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积累,由此产生了缺乏具体明确的投产信息、装配过程缺件情况频发、生产资源冲突或缺乏等备件生产管理的难点。而制定备件生产管理规程、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编制备件检验项目清单、规范备件使用说明书,可改进备件生产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备件生产管理;工作流程;难点;改进设想

近年来,在设备研制生产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交付的设备型号及数量逐年迅速累积,与之对应的年度备件需求也随之呈线性增长。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一定时期内,备件需求量及备件生产管理工作量将持续增长。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强管理、提高备件生产管理的工作效能,从而高效顺利地组织备件生产,确保质量并按时交付,对提高备件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备件生产的概念、特点与管理工作流程

(一)备件生产的概念

备件,是交付出所生产设备的组成部分,是在对设备维护和修理时用来更换已损器材的新制品或修复品。备件从任务来源上,可分为订货型和备货型;从规模上,可分为零件、部件、整件、分机等;从生产复杂程度上,可分为易生产(生产环节少、周期短)和难生产(生产环节多、周期长)两大类。备件生产,包括从备件生产任务启动,至具备交付状态的全过程。

(二)备件生产的特点

备件生产具有种类多、数量大、批次多、生产周期短、问题繁杂5个典型特点。

(三)备件生产管理的工作流程

备件生产管理的工作流程是:依据启动通知或工作任务令,由生产部门组织实施,编制计划、物资订货、器件筛选、装配、调试、试验、检验、包装、入库等工作。具体如图1所示。

二、备件生产管理的难点

(一)缺乏具体明确的投产信息

备件生产任务启动后,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投产信息,而给投产和启动采购、外协带来很大阻力,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启动任务令中有的备件仅有名称而无图号或型号;二是设计图纸数据无法导出,而需人工进行层层查找并且逐字录入。对前一个问题,只能通过备件生产管理人员与有关设计师逐一联系、核对和确认投产信息;对第二个问题,也只能通过生产单位外协外购人员分工进行。目前,备件生产订货清单均依据档案中心的归档设计图纸进行清理和汇总。由于设计图纸的数据一直无法导出,长期以来只能通过查阅产品各级设计图纸后,再手工录入备件生产订货清单。一是因个人分工不同,相关人员均需对相关图纸进行查询,分拣各自负责的器材,人员查阅工作存在交叉重复,效率低;二是手工录入订货清单缺少完整性、正确性复核,对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耐心、细心程度要求高。一旦出现疏漏必须在发现后再补订货,将对后续进度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装配过程缺件情况频发

备件完成装配交付调试的时间,是生产中一个重要节点,而影响装配进度的关键因素,是装配件的齐套性、完整性。比如,印制板备件生产一般装配件采购周期为3~4个月,因装配件的种类和数量是建立在备件种类和数量上的细化、扩张,数据量巨大,在装配件订货的时间段内,暂无法实现到货情况的实时跟踪,因此造成在生产阶段装配任务下达后,才知晓具体缺件信息。此时,再解决缺件势必陷入时间紧迫的被动局面。由于对缺件信息的复核、排查和逐一解决,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成为影响生产进度的又一管理难点。装配过程缺件原因分类,如图2所示。

(三)生产资源冲突或缺乏

备件生产与设备研制、生产资源基本上均为共用,反映在订货、装配、调试、试验、检验等过程中,人力资源、场地资源、调试试验设备资源等出现冲突不可避免。在备件量大、交付集中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备件与备件之间资源的冲突情况。因交付周期短、计划编排回旋余地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进度问题都将对下一步工作产生冲击。有的备件缺乏调试和检验的平台等资源条件,在报检、交付等环节也是阻碍重重。当出现这些冲突情况时,只能通过多方沟通和协调,从全局出发,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开展,给生产周期原本就要求很短的备件生产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备件生产管理的经验与工作改进设想

(一)备件生产管理的经验———调整器材入库流程,正确识别缺件信息

器材入库的原流程方式为:元器件回所后直接办理采购入库单,未考虑部分器件先需进行老化筛选试验并合格后,方为真正入库的情况。这就造成装配前在齐套器件时,由于已有入库单则账面上已有器件可以开具出库单,但实际上库房中却无实物可领取。这种情况引起的缺件信息。实际是假性缺件,但却需进行多方复核、沟通和确认之后,才能将其剔除在未到货、需催办的情况之列,给生产造成大量无谓的工作量。针对这种问题,对器材入库流程进行了调整。流程调整前后的对比,如图3、图4所示。需老化筛选的器件在回所后先办理到货单,在完成老化筛选合格后,在办理采购入库单后,再开具出库单。通过对比调整前后两个流程图,可清晰地看出管理流程大为简化。同时,也使缺件信息得到了更加准确的识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标清了器件所处状态,大大减少了解决缺件的时间和精力。

(二)备件生产管理的工作改进设想

1.制定备件生产管理规程目前,备件生产管理的组织实施,主要是依靠“传帮带”和个人工作经验积累。考虑到备件生产环节多,为避免人员队伍变动给工作延续性造成影响,制定相对规范的管理规程十分必要。管理规程需要会同任务各相关方搭建,综合考虑界面分工、任务交接、信息反馈等因素,对生产流程进行固化,对具体环节进行细化,做到分工明确、提高效能。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一直采用手工录入订货清单的传统方式,因而既费时费力,又难以保证正确性,且难以实现人工跟踪全部器材订货状态。应运用先进的订货管理软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3.编制备件检验项目清单设备型号项目的生产均有与之对应的产品检验项目清单,因此对各生产阶段的产品检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备件生产历来缺少检验项目清单,在检验环节经常遇到检验性质/级别、检验内容缺乏文件依据,而把握不准的情况。相比设备生产,增加了更多沟通和协调工作,而且在遇到检验问题的时候,往往已到了即将交付的紧要关头。因此,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应事先编制备件检验项目清单,做好检验准备工作或预案,使备件检验依据更加充分、检验要求更加明确,避免出现问题后再解决,从而节省生产时间。4.规范备件使用说明书备件交付时,须明确要求配备《备件使用说明书》。目前,档案中心归档的备件使用说明书存档方式多样,分别有按项目型号(图号)单份存档、按项目分机名称成册存档、按适用设备型号和名称存档、按备件名称多项目共用存档等多种方式。存在由于适用主体范围变更,使得原存档的使用说明书适用范围不准确、个别备件多个版本、新投产备件尚未存档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备件使用说明书的准备时间和甄别难度。对此,宜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规范备件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和存档,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四、结论

备件生产已逐渐成为一项常态化的长期任务,每一批备件的交付,都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尽管在过去的生产中已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验,而如何出色地完成备件生产工作仍任重道远。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是备件生产管理面临的首要课题,需要共同努力。

作者:王健

上一篇: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下一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