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秋季管理

时间:2022-09-11 11:55:58

池塘养鱼秋季管理

1.合理投喂 秋季前期水温适中,是鱼类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可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数量,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池鱼重量的3%~5%,同时饲料质量也要相对提高。进入10月以后,随着水温逐渐降低,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日投饵1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中旬,特别是一些鱼种池,晚停食是晚秋管理应强调的一个方面。投喂量控制在以鱼“八分饱”为宜。常规鱼投喂要提高饲料质量;河蟹投喂要增加荤性饲料的比例,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65%,日投喂量为螃蟹总重量的10%。10月初开始,随着水温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渐下降,日投喂量分别降至鱼、虾、蟹总体重的3%、4%、4%~5%。

2.轮捕轮放 池鱼经过半年的生长,大部分都已达到上市规格,这时可适时轮捕上市。当鱼达到商品规格后就要尽快销售,错开上市时间,特别是密度高的养殖池,在价格较合适的情况下,不要惜售,可先卖一部分,降低密度,促进剩下鱼的生长,减少池塘压力,轮捕可稀疏池鱼的密度,缓和鱼类在食性、生活习性和生存空间上的矛盾,解决密度过大对群体增长的限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但千万不能为增加上市鱼的体重而在轮捕前一天大量投喂饲料,防止鱼吃得过饱在运输途中死亡。

3.防止池塘缺氧浮头 到了秋季,随着鱼的生长,池塘内鱼的密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由于投饲施肥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活动频繁,加之昼夜温差又大,池水对流强烈,极易出现“转水”,精养池塘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因此,早、晚尤其是下半夜要加强巡塘,当发现鱼群出现浮头预兆时,需立即开动增氧机增氧,或加注新水进池塘,并适当排放一部分老水,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防止鱼缺氧死亡。对于没有配备增氧机而又无法加注新水的池塘,发现池塘缺氧时可采取用抽水机原池抽水,再使水从高处落下,可在落水处放置一块木板,使水落在木板上溅起水花,尽量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增加水体溶氧量;或泼洒增氧剂等化学药剂;也可用黄泥10千克加水调成浆状与8千克食盐水溶液混合全池泼洒,或可每667平方米用明矾5千克或20千克食盐化水溶解泼洒。并及时捞除腐草、残饵,消毒清理食场。对河蟹、甲鱼等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夜晚加强防盗巡视。

4.搞好鱼病防治 俗话说:“白露头,鱼死不断头”, 从池塘养鱼的经验和实践来看,立秋之后鱼病将进入又一个流行高峰期,白露前后是草鱼肠炎等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投喂工作,防止饲料过剩污染水质,也要避免投喂不足降低鱼的体质;有条件的要定期补充新水,改善池塘水质;轮捕轮放时要细心操作,防止鱼体受伤,避免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因此,掌握秋季鱼类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5.加强水质管理 养殖成鱼的池塘,尤其是精养塘,由于鱼种放养多、投饵施肥量大、水中有机质较多,容易引起水质恶化。秋季鱼塘应保持较高水位,以提高水体载鱼量和减缓水温下降。所以在水温还没大幅度降低前这段时间,一定要搞好水质管理,经常观察水色和水质变化,每天要把鱼吃剩的残饵及杂物捞起,并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水源方便的池塘,要保持微流水或10天左右冲一次水,每次加水10~20厘米,在降温前尽可能将池水加到最高水位,为池鱼提供最大的活动空间;缺乏水源的池塘,每15~30天每667平方米水面平均水深1米,将生石灰15~20千克堆放在池塘四周的水域内;也可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生石灰10千克,加水溶化后,全塘泼洒,以澄清塘水。安放了增氧机的池塘,要抓住每一个晴天,开动增氧机把上层溶氧较高的水层送到下层去,减少夜间缺氧,为池鱼创造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防止缺氧泛池事故的发生。

可根据气温高低、水质肥瘦及鱼类活动等情况,每10~20天施肥1次。 以滤食性鱼类为主养鱼的池塘,9月施肥以无机肥为主,少量多次施用;10月后应以施有机肥为主,增加磷肥比例。注意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使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良好状态。根据气温高低水质肥瘦及鱼类活动等情况每10~20天追肥一次。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150千克。使池水变肥转浓,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越冬提供充足的饵料,争取滤食性鱼类的产量有一个明显的增长。

上一篇:学校学科均衡最优化实验与研究的理论建构 下一篇:药市起伏大,药农如何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