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农业生产救灾方案

时间:2022-09-11 11:40:56

农业局农业生产救灾方案

6月底以来,我市连续出现强降水过程,7月2-3日和7-8日全市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雨量大、范围广、时间长,淮河、颍河等大中河流水位暴涨,部分农田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外洪内涝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部分地区灾情严重。为指导全市农业生产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特制本方案。

一、加强灾后田间管理

1、抓紧清沟排水。迅速清理农田“三沟”,排除田间积水。“三沟”不配套的田块,抓紧开挖田头沟和田间腰沟,疏导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减轻渍害。对积水严重的低洼地,要抓紧采取机排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排除积水,尽早补种改种。同时注意预防再次降雨造成的二次渍涝。

2、及时查苗补缺。雨停以后,对苗情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密度偏大、雨前未能及时定苗的田块要抓紧间苗定苗;缺苗断垄的田块抓紧带土移栽补苗,苗龄偏大的田块以周围留双株的方式补偿。

3、全面中耕降湿。天晴以后,土壤湿度基本适宜人工作业时,即可进行中耕,散墒降湿,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促进作物恢复健壮生长。

4、适时追肥补肥。渍涝之后,土壤养分流失较多,秧苗长势较弱,必须及时补施苗肥,补充地力,促进苗情转化恢复。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适量配合磷、钾肥。必要时可进行叶面喷肥,以提高施肥效果。

5、防治病虫草害。雨涝灾害有利于迁飞性害虫扩散、病害菌源传播和杂草滋生。涝灾之后,要加强各种病虫草害的监测和防治。稻区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旱作区重点防治农田杂草、玉米螟、豆蚜、红芋茎线虫、棉伏蚜、玉米大小斑病以及瓜菜病虫害等,确保不因病虫危害造成重大损失。

二、及时开展补种改种

对因涝绝收或部分绝收的田块,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补种改种。

1、7月20日前退水田块,以改种大宗作物为主。

玉米。选用生育期在9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如郑单958、鲁单981等,密度增加到4000―5000株/亩。如果成熟过晚,可以收获鲜果上市。

大豆。选用生育期在80―90天的早熟品种,密度在2.0―2.5万株/亩。熟期过晚时,可收获毛豆上市。

红芋。我市推广的徐薯18、皖薯1号等品种均可使用,密度增加到5000―6000株。

耐热速生菜。小白菜、苋菜、空心菜、菠菜、木耳菜等均可在近期播种,生产周期短,上市快。

2、8月10日前退水田块,以改种杂豆、短季秋菜为主。

绿豆。选用生育期在70天左右的中早熟品种,如中绿1号、徐引1号以及地方品种,每亩用种2―3公斤,直播撒播均可,留苗密度1.0―1.5万株/亩。

小豆。选用红小豆、白豇豆、麻豇豆等小杂豆品种,生育期在70天左右,每亩用种3―4公斤,直播或撒播,留苗密度视品种特性而定。

秋豆角。豇豆类选用宁豇3号、青豇80、之豇28―2等品种,菜豆类选用美国无支架、丰收一号等品种,每亩用种1.5―2公斤。留苗密度:蔓生品种3000―3500株/亩,矮生品种4000―5000株/亩。

大白菜。育苗移栽或起垄直播。育苗移栽的苗龄掌握在30天左右。选用早熟5号、早熟6号、小杂55、小杂56等品种。种植密度:早熟品种3000―4000株/亩,中晚熟品种1800―2200株/亩。

萝卜。“立秋”前播种的选用耐热、抗病的夏种萝卜品种,如五月红、中秋红、四季萝卜等;“立秋”后选用个大、高产的品种,如界首青、心里美、大红袍、象牙白等。每亩用种1―1.5公斤。

延秋蔬菜育苗。主要有辣椒、蕃茄、黄瓜等延秋果菜。延秋辣椒选用砀椒1号、中椒6号等品种;延秋蕃茄选用西粉3号、皖红1号等品种;黄瓜品种选用津春4号、津春5号、中农8号等品种。8月中下旬适时移栽,后期扣棚保温。

3、8月10日以后退水田块,视情况改种。

8月中旬退水田块,可以改种荞麦、萝卜、小白菜、大白菜等短季节作物,或移栽延秋蔬菜,栽培食用菌。

8月下旬以后退水田块,除局部地区可改种少量速生蔬菜外,大部分地区已无法再种。重点提前做好秋种各项准备,调整好秋种结构,搞好秋冬季农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三、抓好水产救灾工作

1、抓紧修复水毁设施,及时补放大规格鱼种。被洪水冲毁的塘坝、沟渠、围栏网等渔业设施要及时修复,确保生产安全。退水后及时清塘,补放大规模鱼种,做到水面宜养尽养,最大限度地挽回灾害损失。

2、搞好秋繁,培育鱼种。颍上、界首鱼苗场要采取措施,强化亲鱼培育,适时开展秋繁工作,以满足养殖户的需要。各地要抓住水源充沛的时机,退水后充分利用家沟、家塘等可养水域,放养鱼苗,扩大鱼种培育,减少成鱼因涝逃逸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为明年渔业生产打好基础。

3、因地制宜,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灾后,各地要根据生产条件,发展短平快的优质特色水产品。如青虾、克氏鳌虾、蛙类等,冬前即可上市。

4、抓好疫病防治。要备足渔用药物,做好鱼病防治,对养殖水域进行彻底消毒,严防疫情蔓延,使渔业生产正常进行。

5、加强渔政管理。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大灾期间加强渔政管理,严格执法,坚决杜绝非法捕捞;通过有组织的捕捞活动,使起捕的水产品种苗返回地塘,减少生产费用;严厉打击趁水打劫的违法捕捞者,维护农(渔)民的合法权益。要抓好渔船检验工作,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安全生产。

四、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为配合市防指开展生产救灾工作,市农委成立农业生产救灾工作督查组和技术指导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督查指导。各县市区农业部门都要把农业生产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成立相应的组织,制定生产救灾指导方案,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确保生产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2、认真核查灾情。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灾区一线,迅速开展农业灾情核查,为生产救灾提供依据。统计数据要实事求是,数出有源,数出有据。

3、落实救灾种源。各地要根据灾情和需补改种作物种类,摸清种子需求和缺口情况,指定有关种子经营部门,及时联系种源,确保补改种用种需要。本地种源不足的,要及时上报,请求上级调剂解决。有关部门做好化肥、农药、柴油、电力等生救物质的供应和服务工作。

4、强化农资市场管理。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救灾所需农资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组织开展全市生产救灾农资市场大检查,打假扶优,为生产救灾提供可靠农资保障。

上一篇:卫生局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管理制度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开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