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生”的阶段及性质

时间:2022-09-11 11:35:26

《道德经》中“生”的阶段及性质

一、《道德经》中“生”的三个阶段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成是这个原理,万物生命的发生与生成也是这个原理,都是在“道”作用下的物质演化。

1.生发

宇宙的发生是“天地根”发挥作用,产生了宇宙第一运动,“混而为一”的状态转化为“无物”状态。这样,就开启了宇宙发生的连续过程。

植物的生长,从种子的阴阳潜伏状态到阴阳和合,木气发生而开始发芽。

2.生L

宇宙发生的“有物混成”,物质聚集直到玄牝(星球体)的完全生成,整个的混成过程是玄牝形体不断增大的过程。

生物的生长,表现为太极本质内的生长演化,体现为阴阳皆盈,阴生阳长,物体长大。

3.生成

宇宙的生成,就是五行的天生之而地成之。天地生成,生命发生,就可以“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万物的生成,就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就可以“万物芸芸”。

生成之后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物壮则老”之后,就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4.生命之“有”和生命之“无”

生命之“有”和生命之“无”是本质不同的两种生命状态。两种生命状态之间,存在着过渡阶段。从生命之无到生命之有,宇宙生命的过渡为“无物”阶段,动物的生命过渡为孕育阶段,植物的过渡为种子阶段。从生命之有向生命之无演化,生物的过渡状态是衰老,植物的过渡状态是枯萎。

归根与复命,是生命信息的循环,是生命基因的循环。人不是死亡才归根与循环,植物也不是死亡才归根与循环,生命的延续就体现了归根与循环。庄稼的归根,是由种子、发芽、成长、结果,归为种子。人可以在归根之后存活更长的时间,但是其归根的本质相同,其生命本质和生命基因循环的形式相同。

二、《道德经》中“生”的三种性质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是运动,所谓的“生”具有三种意义,分别为易生、化生、变生。

1.易生――生生之谓易

易生,属于“道生之”性质的运动,宇宙生成过程就是典型的易生。

无中生有之生为“易生”,使“物”发生“变易”性质的“生”。“易生”首先改变了“无”的性质,直到生成新物。生成的这个“有”既与“无”的性质不同,也与“变易”过程中的性质不同。

2.化生――物生谓之化

化生,属于“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在道性质,属于无极太极的转化。

《易经》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道德经》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化生属于无极生太极,化生是生命本质内的运动,是“有”的本质内的运动和变化,属于妙而又妙的变化。

3.变生――物极谓之变

变生,属于“不道”性质的运动,从生命走向毁灭的过程。

《黄帝内经・素问》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强调了化生乃发生生命,变生乃向生命毁坏的方向转化。

“坚强者死之徒”,生命的变化向着“物极谓之变”的方向发展,就会偏离道的轨道,“物壮则老,不道早已”就是可能发生质变的因素。

宇宙现世转变为宇宙末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变生过程的完结就演变到了混沌状态。宇宙的物毁形销而重新归于混沌,就是这种性质的运动。

上一篇: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构建 下一篇:穿越千年桑皮纸在新疆重焕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