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目标可以兼顾

时间:2022-09-11 10:31:33

长短目标可以兼顾

评之评

当今中国通货膨胀上升和经济增长减速同时并存,给宏观经济决策造成极大困难,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究竟应该是反通胀还是保增长?不幸的是,高通胀或低增长最终都将危及经济和社会稳定。持反通胀观点的经济学家建议央行严格执行紧缩货币政策,包括利率大幅上调和人民币快速升值;持保增长立场的专家,则担心紧缩政策会造成经济滑坡。

如果能够将政策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宏观调控不仅可以解决周期性问题,也有助于缓解结构性矛盾,应是上策。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1998年,东亚陷入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国内需求、支持经济增长,最后成功避免了经济衰退,但经济结构失衡及政府干预过多等矛盾,却变得更为突出。

范剑平先生总结的三个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其实是同一问题在不同方面的反映。中国当前经济结构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要素成本低估。要素成本过低,有些是因为经济制度转型的过渡期现象;有些则是有意的政策设计。要素市场扭曲,造成要素浪费和粗放型增长,又影响宏观收入分配。因此,要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必须推进要素的市场化进程。

可惜的是,至少在短期内,要素市场化可能会加剧我们已经面对的滞胀风险。毫无疑问,由于国内油价远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能源浪费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而上调油价,就意味着非食品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经济活动则可能再度疲软,这些变化将和当前的宏观调控目标背道而驰。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要素价格扭曲已经得不偿失,再不改变,恐怕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

政府至少能够做两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如果通货膨胀风险很大,政府可以适度控制要素市场化的步伐,比如延缓油价上调的时机。第二,在要素成本上升时,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主动推动经济转型,减少结构调整的成本。从这点看,推行结构性“减税”和清理行政性收费,以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都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调控政策要考虑长期经济转型,不过,针对结构性问题的措施,并不能替代解决周期性矛盾的政策,不能因为供给面临挑战就轻易否定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日本经济陷入滞胀或衰退境地的主要因素,既非日元大幅升值,也不是扩张型财政政策,而恰恰是日本长期抵制货币升值,使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并且企业制度僵硬,才导致不断累积的经济矛盾最终爆发。■

作者为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上一篇:以供给管理应对结构调整 下一篇:宜州化工厂突发连环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