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真似假的深度纠结

时间:2022-09-11 09:01:55

对任何一个公关公司而言,在日常的公关实践中都会面临一个深度纠结。那就是:公司属性和专业属性的内在冲突,客户至上和专业至上的隐性矛盾。

一方面,公关公司有着天然的的公司属性。这注定了“客户就是上帝”、“客户至上”等商业逻辑,同样适用于公关公司。但与此同时,公关又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特殊行业。客户选择公关公司时,最为看重的是其专业性的强弱。这足以证明,“专业至上”同样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当客户至上遭遇专业至上,深度纠结就会扑面而来。一旦客户的某些做法或意见不够专业,甚至是与专业相悖时,训练有素的公关公司从业人员,就会面临这种深度纠结的折磨。

如果一味屈从于客户意见,不仅会产生一种“专业无用”的沮丧感,输出的解决方案也会由于专业性不足而有辱个人和公司声望。更重要的是。这种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很难顺畅,甚至错漏连连,需要及时补漏和修正。可以想见,其效果也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而最终,乏善可陈的公关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不过,如果置客户意见于不顾,在专业性上不容一丝一毫的妥协,同样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局面。客户在推进上遇到阻滞,就会归咎于公关公司的迂腐和刻板。而且,不将客户需求、客户意见放在第一位本身就是最大的不专业。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客户甚至有可能直接取消公关公司继续服务的资格。

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深度纠结无论如何发展,公关公司都是受委屈和利益受损的一方。但其实不然,硬币的另一面被忽略了:客户做法或意见与公关公司常规做法或专业标准不同就一定是不专业吗?有没有可能是客户在进行传播创新和公关新模式的探索?公关公司从业人员会不会因为难以跟上传播形势的变化和客户的节奏而托词于客户不专业?

显而易见,化解公关公司这种深度纠结的第一步,就是审视自身。众所周知,随着公关需求的释放,公关产业近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相形之下,公关专业人才的供给无法与此同步,这让人才难觅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公关公司的焦虑日甚。尽管在搜罗人才和培养人才上不遗余力,但服务客户的人员在专业素质上仍是参差不齐。如果是内部原因,那么这种深度纠结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妄念。

如果不是公司人员专业素养问题,就需要谨慎判断:客户的这种非常规做法或意见,有没有合理的地方?与专业相悖的地方在何处?它带来的风险和弊端是什么?甚至,它是不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创新?是不是一种新模式的探索?无论何种情况,相互理解、求同存异都是化解深度纠结的最佳策略。公关公司应该指出客户做法和意见中存在哪些合理和专业的部分,并要对之紧密配合和坚决执行,同时指出与专业相悖的地方和其带来的弊端。如果客户是在创新和探索新模式,公关公司应该尊重客户需求,不拘泥于专业的羁绊,一起承担试错成本。

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不专业的客户粗涉,而且听不进任何沟通意见,让公关公司只能屈服于商业利益而与专业性背道而驰。面对这种无法改变的局面,公关公司化解深度纠结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客户。毕竟,背离了专业,公关公司的价值何存?也不可能行之长远。而委曲求全地维护住一个客户,尽管会带来一些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同样也会丢失更多潜在客户,可谓得不偿失。

上一篇:浅析21世纪华语流行歌坛发展新趋势 下一篇:小型企业公关必备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