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牛业:草原名企中原再演新传奇

时间:2022-09-11 07:27:13

科尔沁牛业:草原名企中原再演新传奇

新野县抓住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探索出一条“公司+农户”的发展优质母牛山区繁育之路,使肉牛产业走上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发展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的。

在北方苍茫美丽的大草原上,拥有世界最先进屠宰加工设备和中国牛肉第一品牌“科尔沁”的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称得上是一个传奇。它不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供应商,也是中国首家有机牛肉认证企业,安全优质的“科尔沁”牛肉更是获得了多项国际贸易认可和部级有关认证。

豫南古城新野县,号称“百里平川”,农业发达,形成了蔬菜、畜牧、棉花三个支柱产业。其中,新野畜牧业闻名全国,是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和河南省绿色肉牛生产基地示范县、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

近年来,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新野县依托独有的肉牛资源优势,全力建设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其中,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结缘组建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尔沁牛业),对这个日渐崛起的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来说,是核心,是龙头,也是“发动机”。

草原名企落户核心产区

1986年起,新野县开始推广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黄牛项目,通过建设冷配改良站(点)、良种扩繁场、母牛专业村,完善了良种引进、繁育、推广等基础建设,历经20多年,培育出皮南牛品牌,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十二黑”肉牛商标,全县皮南牛年存栏14.6万头,成为全国最大的皮南牛核心产区。

新野县丰厚的肉牛资源和闻名全国的皮南牛品牌,吸引了众多肉牛加工企业的目光,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知名的一家。2007年,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看中了新野充足的畜牧资源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在新野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科尔沁牛业,主要开发10万头皮南肉牛产业项目。

“目前,公司已建成了一个1万头畜位和10个1000头畜位的肉牛育肥场及一个年屠宰10万头肉牛的加工厂。所生产的高档皮南肉牛及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的宾馆、超市,并远销欧盟、俄罗斯、中东、东南亚17个国家和地区。”强强联合造就的奇迹,让科尔沁牛业总经理王风勤一提起来心底就满是自豪。

在科尔沁肉牛育肥场,记者看到,上万头肥牛膘肥体壮,形态各异,相同的一点是每头牛的两只耳朵上都有一个黄色的小标签。“从入厂起,每头科尔沁牛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识别标志,其年龄、性别、体重、防疫、饲料等信息,均有动态记录,以备查验。”新野县畜牧局办公室主任董应臣告诉记者。科尔沁公司投入260万元,在母牛繁育、肉牛生产、投入品管理、疫病防控等生产管理环节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和耳标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安全无公害。

走进肉牛加工厂,年屠宰10万头肉牛的产能令人惊叹不已,按照欧盟标准设计,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西班牙屠宰生产线,采用美国、德国的生产工艺,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南阳皮南牛在这里变成了以克计算的高档牛肉,走向全国,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据新野县农业局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吴满朝介绍,科尔沁牛业生产的牛肉系列产品填补了河南高档牛肉加工的空白,冷冻肉、冷鲜肉获2010年中国(郑州)第八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唯一金奖,万头肉牛育肥场也被认定为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和商务部活牛储备基地。

打造“全循环”生产链条

用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肉牛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科尔沁牛业发展的又一显著特点。

科尔沁牛业在有山区、林地的县市租用浅山丘陵、荒山草坡、河滩林下地,投放优质母牛,采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模式,建设现代优质母牛规模化繁育基地,降低母牛饲养成本,培育牛源,并为生产有机牛肉打下基础,探索出一条“公司+农户”的发展优质母牛山区繁育之路,使肉牛产业走上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尔沁牛业董事长李和说:“目前,我们已与民权县、兰考县、宜阳县、洛宁县、南召县初步达成了合作协议,利用河滩林地、荒山草坡、浅山丘陵地,建10个万头优质母牛繁育基地。”

在新野县,科尔沁牛业不仅有养殖场和屠宰加工生产线,还流转了2万亩土地种植玉米,玉米秸秆青贮用做牛的饲料。据科尔沁牛业1万头肉牛育肥场试验,用青贮饲料喂牛,每5公斤相当于1公斤精饲料。秸秆经青贮后,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优点,能提高牛的饲料转化率,增加日增重,提高养牛效益。

为提高秸秆收割和打捆的机械化水平,科尔沁牛业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科尔沁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130台(套)现代大型农机设备。“公司培养当地农民成为机械操作手,给他们发工资,每年收获季节在新野及附近地区开展收割和秸秆打捆业务。”王风勤说。

如今,在科尔沁牛业的带动下,新野县221个养牛场都在积极收购玉米秸秆青贮,可节约精料8万吨,降低生产成本9600万元。同时,农户每出售1公斤玉米秸秆可收入0.1元,全县农民可增收4000万元。通过循环利用,实现了养殖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态环保的多赢效果。

“育肥场的牛粪也是宝贝”,王风勤高兴地说。2012年科尔沁牛业又引入了蚯蚓养殖场,用牛粪和秸秆养殖蚯蚓,再用蚯蚓自然肥田及制造生物药品。

由此,在科尔沁牛业,一条高效实用的农业循环链条自然形成:玉米秸秆回收用于养牛,牛粪和秸秆用来养殖蚯蚓,蚯蚓自然肥田及制造生物药品,牛的粪污用于沼气发电,沼渣沼液可以肥田。

吴满朝说:“通过农牧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系统的内循环,使粪污等污染物被土地消纳,破解了环保难题,提高了效益。”

引领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

经过几年发展,科尔沁牛业已经成为新野畜牧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依托该公司,新野县编制并通过了《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建设规划》,标志着河南省首个肉牛产业集群项目正式启动。

建设科尔沁熟食品加工厂、实施南阳市种公牛站搬迁、引进法国超级夏洛莱种牛在河南全省开发生产、建设肉牛交易电子商务拍卖市场、搞好高档牛肉研发……作为事关新野县全局的“一号工程”,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目前,新野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除肉牛主导产业外,还包括延伸产业和服务产业,如有机肥生产、饲草饲料生产、冷链物流配送、休闲观光等。“按照规划,到2020年产业化集群建成后,将带动新野及周边65个县825个乡镇的36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人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示范区形成闭合的循环经济圈。”新野县委书记金浩说。

不断发展壮大的科尔沁牛业,在新野县不仅兴起了一大主导产业,而且还带富了一方百姓。

科尔沁牛业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农户参与、协会管理”的运作模式,吸收农户入驻标准化肉牛育肥场,并和87家肉牛养殖公司、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提供配给饲料、回收产品、饲养技术跟踪和疫病防治服务等,解决了制约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土地、资金、技术、环保、治安等环节的问题。

近年来,在科尔沁牛业的带动下,新野县新建500头畜位以上肉牛育肥场28个,母牛养殖小区12个,新发展母牛重点村22个,新增母牛4400头,规模场总畜位达5万头,年可出栏肉牛10万头,新增产值3.8亿元;带动周边1万农户3万人从事肉牛养殖等相关产业,户均增收6000元,人均增收2000元。

上一篇:新一轮城镇化谁是“主角” 下一篇:传媒走廊三年产值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