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

时间:2022-09-11 06:18:23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框架探讨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新兴的话语分析方法,主要是为了用来揭示在语言当中隐藏的权力、意识形态和霸权。概括地介绍了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向度模型的分析方法,以及作为其理论来源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形态;及物性;情态;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305-02

1 引言

批评性话语分析来源于批评性语言学。由Roger Fowler等于1979年在他们的专著《语言和控制》中首次提出。近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处在不断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作为新的话语分析方法的国际声誉。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研究如何重新连接被作者改变或隐藏的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使相互之间晦涩的关系明朗化。它关注的话题除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教育上的不平等、法庭等等外,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运用于他们各自的研究中。

2 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

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为特定文本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了研究框架。他通过三个层面描述了他对于“什么是话语”和文本分析的观点:首先,社会生产的状况及其阐释。其次,生成的过程和阐释。最后,前两个阶段的产品,文本。

Figure 3-1: Discourse as text, interaction and context

上图清楚地说明了文本是话语时间的产物,它包括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而所有的这些最终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决定的。对于Fairclough来说,单独文本分析对于话语分析来说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表达文本和社会以及文化过程和结构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多学科的视野来综合文本和社会分析。

根据话语分析的三维度,Fairclough发展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个阶段:描述、阐释和解释。描述阶段主要关注文本的正式属性。包括词汇、语法和文本结构等。它是分析的第一层,分析的目标是文本。阐释阶段主要关注的文本和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或将文本作为生产过程的产物,或作为阐释的来源。解释阶段关注的是相互作用和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决定生成和阐释的过程和它们的社会影响。Fairclough把这三个阶段看成彼此相互联系,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个特定的目的,并以此来揭示隐藏在话语中的意识形态。

3 系统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由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创立,以使用中的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语言功能来说明语言的系统性。

首先,强调对功能的分析。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Halliday的功能语法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总结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其次,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语义而不是句法为基础,即从语义出发,考察语篇中各种语言成分的表义功能。Hal11day把言语行为分为行为、意义和语法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由一组选择构成。行为层包括人类的各种行为,言语行为构成其中的一类;意义层包括人类能够表达的所有意思;语法层包括一种语言用于表达意思的各种手段。人们说话就是从行为层到意义层再到语法层的一次次选择。再次,Hal11day指出语言的系统功能理论本质上具有社会符号学的性质。他将语言定义为一种意义潜势,即语言使用者可以运用的一组组意义选择。“我把语言基本上看作一个语义潜势系统。而一旦走出语言,我们就会看到这个语义系统本身又是更高层次的某种东西的现实化,这就是发话人能够做的事情,即我所说的'行为潜势”。语言使用者作出的意义选择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们具有语言学意义,因为从语言系统中所做的选择可以被解释为意义选择的一种现实化;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学意义,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洞察既是社会结构的表达形式又为社会结构所决定的那些行为模式。

3.1 及物性

及物系统把发生的各种经验,如发生,行动,感知,意思,存在,成为等分成多种不同的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每一个过程常常由三个语义成分构成,即过程本身、过程的参与者和相关的环境成分。及物系统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不同的过程和不同的参与者就构成了不同的选择。但是我们总是压抑一些可能性,所以我们的选择优于语篇的选择,它能反映我们自己的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意义。

及物系统包括的六种过程是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事的过程,其参与者包括逻辑主语“动作者”和逻辑直接宾语动作的“目标”。 物质过程中必须有动作者,而动作的目标是任意的。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情感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潜含着两个参与者,即“感觉者”和被感知的“现象”。 关系过程是反映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行为过程是指“人类典型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如呼吸、咳嗽、微笑、做梦和瞪眼等”。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并且行为者一般是人。言语过程是通过说话交流信息的过程。言语过程的参与者包括“讲话者”,“受话者”,“讲话内容”和“目标”。 存在过程是指某物存在和发生的过程。每一个存在过程都必须有一个参与者,即存在物。

3.2 情态

情态,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话人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是在命题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是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Hal1iday认为情态是指讲话者在讲话内容中体现的参与形式。讲话者对他讲话所涉及的概率或频率,以及义务或意愿所作出的判断。Simpson指出情态广义是指讲话者对由句子表达的命题真实性的观点或态度。Jesperson认为情态表达了说话者对句子内容的某些态度。下表中表明了对情态操作词的的描述:

低(low )中(median)高(high)

肯定(positive)can, may, could,might,(dare)will, would,should,6is/was tomust, ought to, need, has/had to

negativeneednt, doesnt, didnt need to ,didnt have towont, wouldnt,shouldntmustnt, oughtnt to,cant, couldnt,mightnt, hasnt/hadnt to

3.3 主位选择

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语境功能关注的是信息位如何被前景化和背景化的,这些通常是通过“主题”或“主位” 的挑选来实现的。它同样还关注文本的一部分是如何同它的前趋部分和后继部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功能可以通过主位选择来实现。主位――述位的结构中,一条信息总是包含了一个主位和一个述位。主位成分是信息的起点,它表明语要说的是什么或文本的生成者想要突出的信息。文本的生成者可以使用语句不同的部分作为主位。剩余的部分,也就是主位拓展出来的部分被成为述语。文本的生成者则指出他们关于使用哪一部分做主位的潜在的假定。对文本比较和主位分析将突出文本中不是很明确的假定。把不同的部分做主位将传递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含义。

主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标记型和非标记型。在陈述句中,源头和起因通常被看作无标记的,然而目标则被作为有标记性的主位。所有的被动的形式都是标记性的。在话语中,主位的选择可以传递“文本所表述的”通过这种方式承载作者的意识形态。

Tompson确定了四种主要的主位的相关功能:

(1)标志在那一点“文本所表述的”的维持和发展。这主要是通过选择非标记性主位做主语来实现的。

(2)指明或改变阐释后继小句的构架。通常是通过选择标识性主位来实现,特别是附加语或谓语主位。

(3)标明文本中区域边界。通常是通过从一种类型的选择到另外一种的更替来实现。

(4)标明说话者所想的是可行的、有用的、重要的的起点。它主要通过重复的选择相同的元素作为为主位来实现。

上一篇:论现代人生存信念的迷失及其自我构建 下一篇:论循环经济与绿色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