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改善措施

时间:2022-09-11 05:36:23

市政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改善措施

摘要:市政建筑工程贴近百姓生活,且是由纳税人出资建设,所以其工程质量倍受社会关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工作,对市政建筑工程存的的质量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市政建设 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市政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原因

1.建设市场规范化管理不完善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政府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时常出现“三边工程”;施工违法分包和转包现象普遍、借资质投标情况很多,中标单位对现场实际施工质量的管理很弱甚至形同虚设;有的政府投资工程为追求所谓“政绩”,一味压缩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极易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功能不全或其他缺陷和施工质量隐患,工程质量内在品质大打折扣,运行后出现大量质量问题。

2.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有的为了献礼或向媒体交代或应付检查,往往重视工期而忽视质量,有时出现抢干和蛮干。各责任主体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或对强制性标准不熟悉。认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与结构安全无多大关系,等坏了再修,人为地降低了质量。

3.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有些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缺乏最基本的质量意识、质量控制程序以及质量控制手段;在市政工程的承包商普遍没有很强的质量意识,短期行为突出。很少能做到努力抓好施工质量,以向业主提供优质工程作为主要目标;没有对专业分包进行严格管理;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差,一些施工单位的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缺乏施工经验,有些建筑企业搞的内部项目承包或挂靠或出借资质中的标,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削弱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质保体系不健全,极易导致质量低劣;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只好挂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有的不按图纸施工,擅自变更设计。

4.业主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业主片面重视工期,忽视工程质量。由于市政工程投资大部分属于政府拨款,不管工程建设中发生什么样的风险都由政府来承担,建设单位不承担什么责任。有的建设单位为了抢工期,甚至不惜牺牲工程质量。

5.监理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素质普遍较低。监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高,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品行良好,并且还要不怕吃苦。现在的市政工程监理单位多,监理人员鱼龙混杂,高素质的监理人员很少:监理机构管理混乱、作风较差。大多数中小监理单位或中小监理项目的现场监理机构内部管理很差,严重欠缺质量控制的正常程序、制度、手段;监理在工序质量控制方面往往力度不够,手段不多,导致监理单位对项目质量管理失控,质量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对质量控制完全依赖于施工企业的道德意识和责任心。

6.部分工程建设缺乏资金保障

市政工程多为重点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质量保障。如果建设资金保证不了,工程便不能按期完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市政工程建设资金多来源于地方财政,而且有时是先开工后立项,资金不落实就仓促上马,一旦资金出现缺口就没有保障,就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部分项目不能依据定额合理中标价,而施工单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保障自己利益。优质优价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没有得到体现,缺乏激励机制,没有资金保障,期待高品质工

程无异于水中花。

二、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

市政工程建设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它是评价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质量好坏最直接的因素。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和企业发展都需要质量作保证。

1.改革、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

加强对各责任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情况的监督。立项开工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条件。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要进行公开招标,规范设计、审图、招投标、施工许可等行为,明确合理工期,让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的法规手续正常化,防止为了节省投资和赶工期而忽视工程质量和降低质量标准。

2.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落实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强化质量意识首先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整个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腿,若质量上出现问题,将给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导致公众对政府管理的质疑;二是要加强设计的规划,防止为节约投资而降低设计标准;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化为参与市政工程建设者们抓质量的自觉行动:四是明确质量目标,按市政府提出的90%优良率目标,

全面采取措施予以落实。

3.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优化设计方案,严把图纸设计审查关

市政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一些质量技术问题,往往是新技术、新工艺,要配套的专业多,甚至有些是突破现有规范的设计技术,市政工程设计单位及人员应加强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加强对新技术规范的学习,提高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设计质量。

4.强化施工企业工程质量内部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要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强化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内部保证体系、坚持工序“自检、互检、专业检”的三检制度。建设单位明确施工单位确保5年以上的使用维护、保修的职责。质监机构应加强监督力度,认真履职,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5.规范质量行为,强化验收程序

1)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当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手续。施工图设计文件还应报送审图机构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合格的,不得使用。

2)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质监机构将核查有关责任主体的资质等级和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

3)施工单位的施工项目机构主要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应与投标文件所列人员一致。应明确质量目标、建立健全质保体系,制定质量保证措施,根据工程实际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备案。

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部人员应专业配套,数量满足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的需要,总监及主要监理人员应与投标文件所列人员一致。监理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经审批后报质监机构备案。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编制旁站监理方案并实施旁站监理。认真履行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以及土工项目报验程序。

严格工序报验程序 工程的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必须在施工单位质量员检查合格并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隐蔽验收记录后向监理报验, 由监理检查(专检)验收签定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工序验收资料未经监理人员签字的,该工序视为未验收,严禁进入下道工序。监理人员必须切实履行监理职责,在自己设定的见证点上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范进行验收。

工程完工后,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等责任单位预验收并填写初验意见单,监督机构对预验收过程进行监督,有关责任单位对预验收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在竣工验收前整改完毕。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质监机构对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监督以及验收过程中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形成的质量验收文件是否符合规定、实体质量是否存在严重缺陷等内容进行监督。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市政建设项目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因其工程的特殊性,倍受社会关注,为了保证市政建设项目的成功,使市政建设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认真对待、谨慎分析、严格把关。以保证我国市政工程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上一篇:移动答疑系统设计 下一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