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死3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1 05:31:19

[摘要]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塞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I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Ⅱ组加常伐他汀10mg治疗。结果:两者患者治疗的Tc、TG、LDC的含量均下降,HDL的含量升高,再发心血管事件减少,以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冠状动脉;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98-01

急性心肌梗塞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死亡率高。他汀类药物竞争结合的合成点,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常用于治疗AMI。本临床观察的目的是了解瑞舒伐他汀治疗AMI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AMI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65岁,上壁心肌梗塞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12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0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是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AMI治疗基础上,I组患者服南京正大天晴药业生产的瑞舒伐他汀10mg,gd,Ⅱ组患者服常伐他汀20mg,qd,睡前顿服,连续用药至少12月,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查TC、TG、LDC的情况,并随访1年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主要采用t检验和×2检验,P

2、结果

所有患者所用药物均未出现横纹肌持续升高不良反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TC、TC、LDC的含量下降,HDL的含量升高较常伐他汀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表1)。2组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机率有显著差异(表2)。

3、讨论

AMI的治疗原则是及时疏通血管或血栓,恢复心肌血供,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预防心律失静陛猝死。

瑞舒伐他汀组是HMG-COA还原抑制剂,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合成。他汀类药物还改善血管小功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减轻血管再生作用。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促进NO合成,减少内(ET-1)的合成,具有保护内皮细胞,改善缺血组织血流,促进AMI的心功能的恢复。

本文观察组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C、TG、LDC的含量下降,HDL的含量升高,再发心血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对治疗AMI有确切疗效。但本临床观察存在样本少,观察时间短,有待进一步的随访。

参考文献

[1]刘玖亮,赵希军,何国祥,他汀类对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后一氧化氢、内皮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上一篇:肝硬化顽固性腹水28例治疗体会 下一篇: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