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将意见领袖视为 “异见领袖”

时间:2022-09-11 05:17:04

别将意见领袖视为 “异见领袖”

政府处理与公众舆论的关系,经常性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要妥善处理与公众中的意见领袖的关系。不宜将意见领袖视为“异见领袖”,虚心听取意见领袖的意见并择善而从,这才是上策

舆论即众议,是由数量众多的人就特定话题发表意见。舆论表现为表述某些意见的相应的“论”,就某些人与事而“论”,或褒或贬,或向或背;将意见发表出来与他人互“论”、共“论”。舆论既然是众议,那就不是个别人的窃窃私语,而应当是群体之议、之论。

网络舆论的六大特点

现实环境中的舆论,主要借助于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方式和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方式形成。网络舆论则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形成和存在的舆论。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每一个拥有相应条件的人,都具备了作为信息披露者和意见表达者使信息及意见广为传播的现实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无法从管控严格的传统媒体那里获得。公众在网上发表意见、参与众议相对自由,较之在现实世界中更放心、更大胆、更便捷。一般而言,网民在网上发表的意见,大致是其真态度、真性情、真见解、真心声的流露。正因为如此,领导者、管理者要想了解人民群众真实的心声,上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与存在于现实环境中的舆论相比,处于虚拟环境中的网络舆论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一是在“众声喧哗”方面表现尤甚。甘惜分先生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将舆论界定为:“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定义舆论,着眼于“共同意见”自有其道理。但依笔者之见,即便是在现实环境中,舆论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是众多的人参与议论,并且形成了共同意见;另一种形态则是公众议论纷纷,甚至是莫衷一是。“众声喧哗”属于后一种舆论形态,而且往往是常态。而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民人人手中都握有“麦克风”,舆论的“众声喧哗”情形显得尤其突出。对“众声喧哗”宜作两面观:一方面,它是政治民主、社会昌明的重要表征;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信息和意见将变得更加芜杂。

二是网民作为草根,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设置议程、形成舆论和把握舆论运行方向的主动权。在一些事件中出现的、现实环境中鲜见的“舆论倒逼”现象,是这种主动权的体现,充分彰显了网络舆论的力量。在此情势下,一部分主流媒体和政府有关部门则显得相对被动。

三是传播快捷,覆盖宽广,影响力大。一个帖子、一条微博,经反复转帖、众人附议和多人“围观”,便能迅速发酵、急遽膨胀和大幅蔓延,从而形成舆论狂潮。一些地区性的小事端,瞬间便能引发舆论海啸并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件。

四是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方式同时并存于虚拟空间中,这种景观也是网络舆论所特有的。人们调取不同时段的舆论素材与调取同一时段的舆论素材,都只是举手之劳。

五是更容易被“推手”们利用。从以往和目前的情况来看,网上存在着一批专事炒作的职业“推手”。有资料说:“网上炒作总的说来就是利用网络媒体,通过推手或者幕后人,发动网络推手对某个人物或者公司、或者机构进行两个方面的评论,一个方面是正面效应,另一方面是负面效应。这些评论会引起网友的关注增加人气,当人气达到一定程度,这个人或者公司、或者机构就会被网络关注,从而把这个人或者公司机构“炒红”。“推手”们的炒作,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在网上却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实施。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推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捧”和“压”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或有利于或不利于特定对象的网络舆论。

六是为意见领袖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宽广舞台。意见领袖的情况虽然并不整齐划一,但从总体来说,他们不同于有着某种图谋的职业网络“推手”。他们多有思想、有担当、有勇气,能说出为众人所赞同或高人一筹的意见,因而在网民中具有很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意见也会有偏激和偏颇之处,他们有一个用好手中“核按钮”的问题。政府处理与公众舆论的关系,经常性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要妥善处理与公众中的意见领袖的关系。不宜将意见领袖视为“异见领袖”,虚心听取意见领袖的意见并择善而从,这才是上策。

主流舆论的几个基本条件

网络舆论能不能代表主流舆论?对此似乎不宜一概而论,应作具体分析。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有必要先对主流舆论作一番探讨。主流,原意是水之干流,与之相对的是支流。主流常被用来喻指占主要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人、事、物。主流舆论则是指占据主流地位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舆论。主流舆论不是一个“数量”概念,也不是一个“音量”概念,它必须符合如下基本条件:

首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作这样的理解:“三个倡导”的十二个方面,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存有海量信息和众多意见的网络环境中,网络舆论所涉广泛,只有符合上述要求的,方才称得上主流舆论;与以上要求相背离的舆论,即使一时之间影响很大,也是不配叫作主流舆论的。

其次,舆论赖以形成的信息或事实必须真实可靠,据此所作的判断评价必须恰当准确。真实地披露事实和信息,是网络舆论体现正能量和成为主流舆论的基础。凭借被歪曲的事实或杜撰的事情形成的舆论,即使风起云涌、山呼海啸,也难成主流舆论且不可能持久。对真实事件有意无意地进行错误的解读,并作出不准确、不恰当的判断,这样形成的舆论也不可能是主流舆论。有人曾经利用网络的力量,制造过“史上最恶毒后妈毒打女儿丁香小慧”的舆论。铺天盖地的网络舆论,似乎是在仗义执言、伸张正义,然而实际上是众议受到虚假信息的严重误导,网络舆论构成了对无辜后妈的极大伤害。它怎么可能是主流舆论呢?这一案例提醒人们:公众使用自媒体信息和发表意见,须加强自律,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社会、对他人负责,决不可任性而为、随意而行。

最后,有利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依靠众人的智慧推动问题解决。相当一部分网络舆论,真实地反映了民意、民声,汇聚了公众的智慧和才能,体现了公众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热情,其中包含了不少真知灼见,是难能可贵的。这部分网络舆论体现出一种向上的和向前的力量,堪称主流舆论。若干年前,围绕“华南虎事件”,网上形成了“打虎派”和“护虎派”两大阵营,最后是“打虎派”的舆论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舆论,成为主流舆论。这种舆论讲求科学、体现真理、令人信服。诚如《东方早报》评论《“华南虎事件”见证网民力量》所说:这次“纸老虎事件”,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依赖民间的努力和民间的能力解决全部疑难问题,未经政府权力和智力的裁决;主流网民表现得相当理性与成熟,他们用冷静的话语摆事实讲道理,技术性地证明真假善恶;无组织、无指挥的网上互动自发形成“热情和智慧的增长点”,最终“功到自然成”。应当说,公众舆论包括网络舆论中包含着巨大的正能量。“华南虎事件”给各级政府官员很好地上了一课,提示他们不可无视网络主流舆论。但愿各级政府官员能从此类案例中汲取丰富营养,善待公众舆论包括网络舆论,切实提升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责编/徐艳红 美编/石玉

上一篇:亟需重新定义中国与这个世界 下一篇:和谐建筑描绘“美丽中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