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住小区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11 05:15:57

某商住小区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施工技术

摘要:以某商住小区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施工方法为例,介绍了较完善的施工方法。由于斜屋面形式较为复杂,坡度较陡,其施工关键是模板支撑结构、模板构造和安装、混凝土施工控制等几个大方面,若某个方面出现轻微失误,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若控制得好,整个结构施工就有保障,并为以后装饰工程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模板支撑系统;操作脚手架;钢筋混凝土斜屋面

该商住小区工程位于广州市广花公路东侧,建筑面积达150000,共15栋,每栋十五层高,每栋建筑面积达10000,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天面大部分采用斜屋面,十五层楼面标高39.8 m,天面框架梁标高 42.7 m。天面坡屋顶标高46.1 m,层高最高为6.3m,最低为2.9m;坡度最小45度,最大75度,斜板厚为120mm,采用C25混凝土,每栋天面结构钢筋量50t,混凝土方量多达300多立方米。由于此类斜屋面形式较为复杂,坡度较陡,其施工关键是模板支撑结构、模板构造和安装、混凝土施工控制等几个大方面,若某个方面出现轻微失误,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若控制得好,整个结构施工就有保障,并为以后装饰工程提供有利条件。

一、施工步骤

施工顺序: 模板支撑框架梁框架梁钢筋框架梁浇筑柱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脚手架支撑搭设屋面模板安装屋面钢筋屋面混凝土浇筑。

二、 模板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采用Ф48mm×3.5mm钢管搭设,脊梁立柱排距600mm,斜板立柱排距900mm×900mm。全部钢管支撑水平设钢管拉杆,底部设扫地杆。对飘出1450mm的斜屋面,利用第十五层楼面结构做斜撑并加固顶部排栅支撑。(见图1)

1、纵向龙骨(80×80木枋,间距300);2、横向龙骨(80×80木枋,间距900);

3、门式架上托;4、板底模板(18厚模板);5、木板垫块;6、钢管@900×900(斜板)

图1 斜屋面楼板模板及支顶体系示意图

斜屋面立柱竖向承载力计算:

1.水平900 ×900 斜屋面混凝土重,取最大75度时增大系数3.87;

0.9×0.9×0.12×25×3.87=9.404

2.施工荷载取1.50.9×0.9×1.5=1.215

则①+②=10.619

3.由于立柱每隔1.5 均有双向钢管水平拉紧,因此将立柱看作是两端铰接:L=1500 , =16.24 ,A=522.3 [λ]=1500/16.24=92.36 ψ=0.695

取旧管折减系数为0.85,则

σ=10.619*1000/(0.85*0.695*522.3)=34.41( )=

经验算钢管支撑强度、稳定性、变形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三、模板工程

搭设完钢管支撑后,钢管上放置上托,利用上托调整高差。先做出屋脊梁,定出坡顶及坡底标高,再以屋脊梁铺屋面板。屋面模板均采用18mm厚夹板。考虑到坡度大,坡度最小45度,最大75度,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往下流淌,会严重影响斜屋面设计厚度和平整。经试验研究,当模板倾角小于27度时,可通过调节混凝土的坍落度来使得混凝土不致向下流淌。但当模板倾角大于27度时,必须采用双层模板才可行。为保证屋面形状和厚度,现采用类似剪力墙的双层夹模板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在钢筋绑扎验收后,用对拉螺栓M12@600mm×600mm,分段夹模,其构造如图2所示。为充分减少模板损耗,以整块模板来分段。

木枋、钢管、模板安装示意图

1、固定模板;2、后安装模板;3、先安装80×80木枋;4、后安装80×80木枋;

5、Φ48钢管;6、三字扣;7、螺丝帽;8、Φ12螺丝拉杆

图2夹板安装示意图(剖面节点图)

四、混凝土浇筑

由于每栋楼的斜屋面面积较大,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多达300多立方米,而斜屋面尖角又是不规则连接,直接采用泵送,摆管搭设施工困难,同时由于采用夹模分段依次施工,摆管次数多且慢,施工速度慢。若只用塔吊进行吊送,由于楼屋高,浇筑时间过长(二个小时才6 m3),施工速度慢,容易出现大量施工缝。故采用泵送屋顶特定地方再转塔吊施工,既使施工方便又提高施工速度。

采用分段夹模施工,底段绕斜屋底边浇筑混凝土完毕后,再浇筑中间空隔段的混凝土,跟着浇中间夹模混凝土,最后浇尖端混凝土。为保证浇筑密实度,一方面采用小型振动棒,以免由于棒径过大,振弯钢筋,同时加用大铁锤敲打振实,另一方面加大混凝土的坍落度到18至20。

待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拆除面层夹模板,由抹灰工以刮尺、铁板收面,加浆压面。

由于斜屋面散热面广,而混凝土厚度不大,因水化热过高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不大,本工程主要是防止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着重加强了对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和浇筑后的养护。养护在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采取前期盖湿麻袋,后期时间不少于10d,淋水养护28d,从而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五、操作脚手架

在檐口搭设宽1.4m的操作架,并同时作为安全防护架。在屋面径向设置4条600mm宽的斜道,上钉防滑条,按施工操作进程随时移动,经实际施工取得理想效果。

六、结语

本工程根据斜屋面施工的特殊要求,通过采取分段夹模、泵送屋顶再转塔吊施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提前安全优质完成了计划任务,经一年多的风雨检验,未出现渗漏痕迹,证明文中所述的施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实用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建筑施工实例应用手册.第六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GB200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某商务大厦深基坑施工技术 下一篇:论长输管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