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居是符合国情与老人心愿的养老选择

时间:2022-09-11 01:34:53

三代同居是符合国情与老人心愿的养老选择

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己进入老龄社会。据测算,到本世纪中页,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有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四十年后则三人行必有一老。

为应对奔涌而来的“银色”浪潮,加之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渐次进入老年,养老问题已成为党、政府和民众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了。媒体在讨论,专家在出招,民众在热议,政府在研究或出台相关政策但无论怎样研究问题,制定政策都必须依据国情,要顾及大多数民众的心愿。最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社会专业养老机构为补充的模式被上下普遍认可。

入住专业托老机构是少部分拿高额退休金老人的向往,也是其儿女为父母设计的养老蓝图,但对绝大多数退休金不高的老人而言,这实在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退一步说,就算很多老人都付得起住养老公寓的钱,又哪来那么多的养老公寓呢?各级财政普遍算计着过日子,在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养老事业上能拿出多少钱恐怕也是屈指可数。如果把养老作为产业去经营,其隐含的福利性决定其必然是薄利产业,高利就不太道德了,因此民间资本或社会游资在养老产业的投入上始终犹疑、观望、小动作,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一张养老床位而一等几年不是新鲜事,不抬出去一个是空不出一张床的。

与发达国家的“未老先富”比,中国的国情恰恰相反,是“未富先老”。经济状况决定养老方式的选择,决定着养老的质量。因此,对中国退休金不高的大多数城镇老人和几乎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是不二选择,三代同居式的居家养老尤其值得提倡。

某报业集团一职工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前和未婚妻商量结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既省钱又互有婚妻欣然同意。过去了,一家三代五其乐融融。小夫妻总结三代同居的好处是:不当房奴省下一大笔钱,日常开销省了,物业、卫生、垃圾和污水处理费,电费也比两下过省。一心忙工作,回家就能有可口饭菜吃,没有后顾之忧。孩子上幼儿园、上学老人按时接送,不用提心吊胆,不用天天风风火火从单位往回赶。老夫妻总结的好处除了经济上的外,他们更看重的是家里人气旺,虽说一天忙点、累点但很充实,天天和孙辈在一起,享受了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天伦之乐。

老夫妻在总结三代同居的好处时也不乏理性。他们认为,儿子结婚单过,分居等于和父母分家,而分家必分心,而在一起生活,经济上不分你我,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拿儿媳妇就当姑娘养。

他们说:“我们俩现在身体都没啥大毛病,能干的时候多帮帮他们,支持他们干好工作,为他们当“人梯”,这也是应尽之责,是发挥余热,是积德。真到了卧床那一天,呼儿唤媳的让他们照顾,咱付出在先,仗义呀!”

老夫妻对自己的同龄人整天想着健身呀,旅游呀,看着孩子们一天忙得团团转而不上前搭把手很是不理解“这太没正事了。你现在得闲而不上前帮忙,将来卧床儿女不管你咋好意思说人家呀?”

三代同居的家庭对孙一代的成长有利。对祖孙分居的家庭而言,孙辈的不定期光顾往往会招致祖辈过分过度的爱,一些缺点和坏习惯也容易得到祖辈的宽容和忽视。因为不经常在一起,在对孙辈的教育上父辈和祖辈往往意见相左而产生分歧,让孙辈无所适从,甚至从中钻了空子。

三代同居,聪明的儿子和媳妇会在孝敬老人上为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从而确立老人在三代人中的中心地位和权威身份,建立起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和谐家庭关系,家中只有老祖宗,而无“小皇帝”,倘能如此,独生子女身上的很多毛病坏习惯都会得到遏制或克服,而这是阖家之福,是三代之幸。

(摘自《孝行天下》)

上一篇:德国人养老进入新同居时代 下一篇:回归之路:养老方式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