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改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时间:2022-09-11 01:17:36

立足新课改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和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可见,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098-01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习惯和能力。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提出新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我认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即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实现知识的形成与再生,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一、注重习惯培养,形成阅读教学热情

首先,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流、激发思维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一气呵成读完文章,整体把握阅读内容。其次,阅读是有方法的,例如语文教师教给学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养成边读边写的习惯等。因此,学生一旦养成圈点勾画和作批注作记录的阅读习惯,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了。再次,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小结整理的习惯。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再有,培养初中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最后,培养初中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才能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关注学生兴趣,点燃阅读教学火花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客观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很重要的。关键是要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有诗云:润物细无声。根据学生青春年少,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创设阅读氛围,身先士卒作好表率带头阅读,并持之以恒,这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有可能油然而生。另外,教师要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三、关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传统的阅读教学只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却付之于教学实践。所以,教师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

四、注重师生互动,营造阅读教学氛围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如,教师给学生布置题为“读书的好点子”的作业时,可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

五、适当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转变观念,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法的指导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这两个方面各有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在课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连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六、关注写作积累,陶冶学生阅读情操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经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虽然语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可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更需要学生用心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我们坚信:有你我他的共同参与,活化新知,尊重传统,我们一定会迎来阅读教学的艳阳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精神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思维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