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

时间:2022-09-11 01:03:12

门急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 输液室; 安全隐患; 预防对策 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量大,患者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应重视护理安全。本院输液室自2006年7月1日搬迁新门诊大楼后,承担了门急诊输液的工作,日输液达200~300人次,为了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现将输液室面临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安全隐患剖析 1.1 环境因素 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年龄参差不齐,病种多,病情多变,对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及不安全因素。患者就诊从挂号开始,经过候诊、就诊、收费、检验、取药等环节,最后身心俱疲,易把不满情绪发泄在输液室护士身上,引起护患纠纷。 1.2 医嘱因素 1.2.1 医嘱与实际不符 医生未能认真把关,一张就诊卡,全家使用的现象较为多见,处方上的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不符;个别医生在对患儿开处方时,药物剂量过大。 1.2.2 医嘱与处方不符 患者病历本上的医嘱与处方不相符,输液室护士在核对液体时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输液,长时间的输液等待,患者及家属的急躁心理加重,容易引起纠纷发生。 1.2.3 药房发药错误 新药层出不穷,药品种类越来越多,大量新药面世,同一种药物有不同几种剂量及剂型,药房易出现发药错误,这些安全隐患对输液室工作非常不利。 1.3 护理人员因素 1.3.1 患者多,护士少,工作量大且患者数量不均衡 由于门急诊患者的随意性大,就诊的高峰期随季节及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患者比较集中,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1.3.2 查对制度不严 接待护士对老患者会采取麻痹态度,凭印象操作,只核对患者姓名,未认真核对药名、剂量等,导致差错发生;注射时呼叫患者姓名,患者未听清楚即应答,造成输错液体现象。 1.3.3 药液污染,造成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是一项侵入性护理操作,要求药液的洁净度高,若达不到要求,细菌及微粒进入体内,轻者引起发热反应,重者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到严重后果。 1.3.4 门急诊输液患者来自于各个不同的专科,病情各异,护士对病情了解欠缺,容易出现处理不及时的情况。 1.3.5 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输液能一针见血,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遇到静脉注射难度大的老人或儿童往往成功率较低。 1.3.6 部分护士服务不够主动,对患者不够热情,解释工作不到位,回答问话时语气生、冷、硬也是导致纠纷的原因。 1.4 患者因素 1.4.1 患者听错姓名 部分门诊患者使用别人的医保卡就医,导致在护士核对姓名时,患者对自己的临时姓名反应错误或由于患者年老体弱,听觉不灵敏,常听错姓名。 1.4.2 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不遵守药物皮试试验的规定,擅自离开观察区,或擅自调节输液滴速,或私自带走输液,这都易引起护患纠纷。 1.4.3 患者把药品清单和病历丢失。 2 预防对策 2.1 灵活机动调配人力资源 护士长按比例适当增加护士人数,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以缓和人员不足引发的矛盾。弹性排班,根据门诊不同季节护理工作量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员,改善超负荷状态,控制由于护士身心疲惫导致的差错[1]。 2.2 优化输液流程,实施全程护理 2.2.1 实行中心配液室统一配液,保证液体无菌安全。 2.2.2 严格查对制度 接收护士每次接药时核对医嘱(有青霉素类药物滴注的患者询问有无做皮试,什么时间做皮试),核对药物剂量、剂型、批号,发放输液对号牌,护士在输液位上为患者进行操作,避免患者长时间排队等候现象。 2.2.3 药物经过接收、插输液器、注射、换瓶4个岗位的人员核对后操作,并在治疗单上签名,避免差错发生,在输液前核对患者姓名,应“采取呼唤应答法”[2]进行查对,告之患者有几瓶液体,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心中有数,如有不适,及时反映给护士,以便得到有效处理。 2.2.4 密切观察,加强巡视 巡回的护士负责巡视大厅,做到“三有数”即对输液患者特殊用药、更换液体、拔针时间心中有数;做到“三及时”即巡视观察、调节滴速、换药拔针及时,同时巡回护士还应处理好患者更换座位的问题。 2.2.5 在接瓶时护士应在接药单上签名、签时间,拔针时护士应核对巡视卡上的瓶数,再询问患者是否一致,这样可有效杜绝液体漏输现象。 2.2.6 在输液前告诉患者有几瓶液体,请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要随意换座位和离开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将未输完的液体一起带走。 2.2.7 护士在输液时要做好用药指导,交代患者不要自行调节滴速,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2.3 提高穿刺成功率 选择操作技能过硬的护士进行难度大的静脉穿刺,另选派一名年轻助手帮助,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满意度,而且可以利用此机会向年轻护士传授经验和技术。 2.4 提倡人文关怀 2.4.1 动员全体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新理念,强化法律意识,增强职业的危机意识,力求深化整体护理内涵,更新服务理念。 2.4.2 安装闭路电视,供患者在输液或等候时观看。 2.4.3 为患者提供一次性水杯和开水、针线、雨伞等用物。 2.4.4 特殊患者特殊对待 面对每天大量的静脉输液患者,有必要做到轻重缓急,在高峰时段,首先照顾“急”症患者。如优先接待腹痛、发热和出血等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 2.4.5 在输液过程中体现主动关心输液患者,如患者渴了为其递上一杯水,冷了给盖上一条毯子等。 2.4.6 督促保洁人员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查对制度,输液室护士必须了解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 [2] 杨香玉.加强门诊输液流程改造,保障病人输液安全.当代医学,2009,15(36):31-32. (收稿日期:2011-03-09) (本文编辑:郎威)

上一篇: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 下一篇:64层螺旋CTA与DSA在颈内动脉狭窄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