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列车蟑螂防制现状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11 11:42:43

[摘要] 消除蟑螂危害,保障旅客健康,是铁路站车卫生工作的永恒主题。鉴于蟑螂作为一种生物物种在列车上和车站范围内完全消灭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将蟑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仍是铁路站车卫生工作当前和今后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调查旅客列车蟑螂防治现状,了解蟑螂防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制对策,为确保旅客列车达到无蟑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旅客列车; 蟑螂防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2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01-01

Discussion on the Passenger Train Cockroache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plying Measures

Guo Hongmei

(Sanita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Centers of Beijing Railway Bureau 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Elimination of cockroaches hazards and protection of the health passenger,is the eternal theme about railway station and train health work. Because cockroaches as a biological species, in railway trains and stations within the complete elimination is impossible, but how to control of cockroach damage to the lowest level is still railway station and train current and future major health problems.This article aims to survey passenger train cockroaches control situation, understanding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ckroaches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control strategies, to ensure that there is no cockroach harm on the train .

[Key words] The Passenger tra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ckroaches; Reply the measure

消除蟑螂危害,保障旅客健康,是铁路站车卫生工作的永恒主题。我国铁路线长,地理环境多样,多年来铁路消杀灭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的工作宗旨,遵照“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媒介生物控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控制了蟑螂等病媒生物借铁路传播,并为广大的中外旅客创造了安全、健康的旅行环境。但灭蟑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尽管全路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经费用于灭蟑,但铁路旅客因蟑螂问题投诉时有发生,其危害目前尚未得到彻底控制。由于做好列车灭蟑工作是“和谐客运”的基本要求,若出现失误往往给铁路运输带来极大被动和负面影响,也极易引起旅客投诉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更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工作。因此如何将蟑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仍是当前和今后铁路站车卫生工作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当前旅客列车蟑害现状

1.1 列车蟑螂的侵害种类 从生物学观点看,旅客列车为蟑螂提供了特殊的生存环境。旅客列车流动性大、车厢内温度高、水源和食品充足,有大量的蟑螂栖息繁殖所需的缝隙,适宜蟑螂的生长和繁殖。但蟑螂的侵害种类、程度与车型和季节以及地区有关。

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绿皮车为主,列车设施较差,木质结构较多,加上运能紧张,主管部门对灭蟑工作比较忽视,列车上常常是德国大蠊、小蠊同时存在,且由于列车普遍没有空调系统,除南方列车外,蟑螂有明显季节性。但随着社会社会发展,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空调车逐渐普及,加上铁道部将蟑螂控制效果纳入服务质量考核中,经过几年的用药,除在极少的非空调绿皮车上能发现少数的大蠊外,目前列车上以德国小蠊占绝对优势,季节性也已相当不明显[1]。

1.2 蟑螂入侵列车的方式 与地面建筑相比,交通工具流动性大,一般停靠站点多,人员进出频繁,因此列车上的蟑螂来源比较多,另一方面也成为蟑螂在不同地区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蟑螂侵入列车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经餐料、备品和工具带入携带上车;二是行李、包裹挟带上车;三是车辆在厂修、段修过程中爬入列车。

1.3 列车蟑螂的分布场所 蟑螂在旅客列车上的分布呈散栖形,但在每个具体栖息点上又几乎近似群居式的岛状分布。这种分布的特性与车内食源的多寡,温湿度的适宜与否成正比。在餐车上,主要栖息在灶旁、后橱的卧式冰箱下、洗刷池的边缘和底部的缝隙内、上橱柜内部、后橱外端门旁的立式菜橱内、前厅的烟酒柜橱内、端部的杂品库、粮食和食品库及碗筷橱柜内等。暖管下是其经常爬行的主要场所。在定点出售食品的车上,随存放食品部位而定,在存放食品的部位多数都有蟑螂栖息。在软卧车上,各包房中蟑螂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部位差异。但在门上部的物品橱和底部暖管下稍多于其它部位,但总量并不多于其它车辆。在硬卧车和硬座车上,主要的栖息部位是乘务室。在新型有电力供开水的空调车上,每只开水炉的四周缝隙往往是德国小蠊易孳生的场所[1]。

1.4 列车带蟑产生的危害 蟑螂其侵入列车后除作为病媒生物携带病源传播疾病外,还表现为以下几点危害:一是偷食旅客的食物,可引起中外旅客的不满和投诉,直接影响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影响铁路的声誉;二是危害列车的车体,蟑螂在客车内生存繁殖的同时,还常常堆积在车内的电源插头处,可造成列车发生断电等隐患。

2 旅客列车蟑害防制难点问题

2.1 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目前病媒防制工作由铁路的客运部门、车辆部门和消杀防制部门共同承担,造成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工作相互推诿,杀灭措施得不到强有力的落实。

2.2 铁路部分卫生技术规范、标准滞后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的不断建立健全和更新,铁路现行的如站车鼠蟑监测方法等标准规范都是20世纪90年代制定实施的,部分内容已与国家规范标准不符,不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后新形势下使用,急需要进行修订。

2.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设备落后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铁路基本建设的投入加大,缩减了其他领域的开支,卫生防疫经费增加不快,更是缩减了卫生技术设备的投入。目前,各铁路局基本上用于消杀的技术设备落后、短缺,监测仪器更得不到更新和及时补充,同时还存在消、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更缺乏高、尖、精的研究人员,难以开展专业课题项目的研究及重大专业技术研究工作。

2.4 防制资金存在缺口 由于防制人员承担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且属有毒有害作业的消杀工作,但与其得到的劳动报酬却不相符,因此调动不了防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存在防制经费不足,有时连正常的防制工作都不能按规定完成,只能是搞突击性的杀灭。还有防制经费存在多头管理问题,造成不足与浪费并存,也使杀灭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2.5 灭蟑技术和方法治标不治本 重一次性杀灭,轻经常性的环境治理,导致蟑粮不断、蟑源不绝,而且全路各局缺乏用药的统一管理,滥用、误用杀灭药物造成蟑螂的耐药性增强,加之作业存在不到位,从而影响杀灭效果。

3 列车蟑害防制对策 目前列车上主要是受到德国小蠊的侵害,而德国小蠊是小型蟑螂种类,生活周期短,繁殖快,据观察,德国小蠊在适宜条件下,一只雌虫一年可繁殖4代多,一对成虫一年理论上可繁殖1000亿只(杜云静,1992)[2],加上其适应性强,隐蔽性好,因此防制比较困难,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鉴于蟑螂作为一种生物物种在列车上和车站范围内完全消灭是不可能的,但将其控制在不足危害的程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为确保高速列车、提速列车、国际联运以及普通客车等要达到无蟑害,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铁路的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防制工作 要从防制体制上进行科学的规划,要明确职责,明确客运部门为蟑害防制主体,以经济杠杆为制约手段,尽快建立以承担“双灭”任务为主的消杀公司,以市场机制进行约束,培养一支技术精、作风硬、能够吃苦的专业消杀队伍,提供有偿消杀服务,实行奖惩机制。真正实施消杀与监测分开,疾病预防控制所具体负责蟑害监测,卫生监督所负责监督检查,而且使卫生监督、监测部门从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履行监督、管理、监测职能,使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从而使防制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3.2 要参照国家有关费用标准 既要考虑到列车运行各地所处的地理纬度不同,列车的蟑螂种类、数量消长也存在差别,故采用的杀灭方法、用药种类、数量与频次也有差别,还要考虑随着列车运营数量逐年增加,运营区间逐年加长,要求逐年增高的现实,建立适合铁路旅客列车开展“双灭”工作的成本模型[3],增加消杀经费的投入,添置开展工作的必备设备,加速卫生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引进大学毕业生和更高学历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以保证铁路消杀卫生事业的发展。

3.3 修订适应新形势、新市场环境的铁路卫生技术规范、标准 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做好铁路公共卫生事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毒理实验室,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物质保障,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研究适合铁路特点的防制技术和方法。

3.4 实行专群结合,加强信息沟通 在专业化队伍开展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运输、车辆、消杀防制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及时通报蟑害情况、防制信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防制意识,形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3.5 环境治理与杀灭相结合 由于列车往返于不同目的地,沿途停靠点多,人员、货物进出频繁,更因列车上列车结构复杂,温湿度较高、相对恒定,食源丰富,缝隙较多,食物残渣不易彻底清除干净,有利于蟑螂的孳生繁殖,也决定在用药过程中,蟑螂易躲避,不易被药物完全杀灭。这些特点均有利于蟑螂尤其是德国小蠊的生长繁殖。其次这些交通工具利用率高,一旦有蟑螂孳生,可供专业人员开展控制措施的时间有限;另外,列车车厢密闭性都较好,旅客在旅途中又长时间停留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使用的药物和处理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另外由于动车组大量投入使用,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因此,在交通工具上进行蟑螂控制时应针对上述特点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3.5.1 环境防治 彻底搞好环境卫生,特别是注意搞好微小部位(如各种缝隙等)的卫生,彻底清除孳生地(包括栖息场所)和食源。彻底清除餐车后厨内各种缝隙中的食物残渣,关好水龙头,车入库或入夜前,清除盆、池内的积水,不给蟑螂的孳生繁殖提供食源和水源。对可堵缝隙用硅胶及时封好。搞好各车厢的乘务室和暖管下部等部位的经常性卫生,加强小型清扫工具的使用,保持各种缝隙中无垃圾,无食物残渣,经常清洗厕所,保持无粪便积存。加强餐料、食品上车前的检查,随时清除蟑螂虫源。及时维修好破旧冰箱,对运行的冰箱要经常洗刷。各种储存室要经常彻底搞好整洁,无残存食物和垃圾。

3.5.2 坚持物理和化学方法结合使用的原则 由于列车人员流动性大、清扫频繁等特点,决定目前使用化学杀虫剂灭蟑,仍是旅客列车蟑螂防治的主要方法。因此需根据不同车型情况和列车染蟑情况,建立一车一档,分别制订相应的消杀方法:一般旅客列车(以长途、绿皮车为主)灭蟑主要采取的是滞留喷洒法(如使用药物为2.5%居美悬浮剂);对特快、直达车采取滞留喷洒与布放杀蟑胶饵(如韩世杀蟑饵剂)、灭蟑贴(如晔康灭蟑方便贴)相结合的方法;动车组由于电路较多,主要采取的是布放杀蟑胶饵的方法。另外要注意轮换用药,这是德国小蠊抗性治理的主要对策之一。制定轮换用药方案的关键在于监测抗性发展的水平,了解抗性消退的状况,以便为确定杀虫剂合理轮用周期提供参考依据。

3.6 加强密度监测,合理安排作业间隔,提高药物杀灭效果 要坚持每次开展灭蟑作业前,都要认真进行列车蟑密度调查。采用蟑密度监测、现场查勘、环境调查、随访、意见反馈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列车蟑危害情况和消长规律,用于指导灭蟑工作,合理安排灭蟑作业的时间间隔。

3.7 搞好防制新技术开发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减少生物抗药性;并对消杀防制人员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提高职业素质;科学合理的预算和投入防制经费,并避免浪费与无效投入,以保证防制工作的良性循环。

总之,蟑螂防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经常性、长期性的任务,企图速战速决、一劳永逸是根本不可能的。须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坚持防灭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车况、车型,采取合理、科学、经济的原则,制订有针对性灭蟑方案,同时需要车辆、客运、消杀等部门互相配合,全社会参与,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仁义,徐仁权,冷培恩等.交通工具上的蟑螂防治[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7,13(2):88-93.

[2] 曾晓.德国小蠊防制技术及抗性治理对策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11(4):220-223.

[3] 高广寒.旅客列车灭鼠灭蟑效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583.

上一篇:基层医院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 下一篇:手术室外来骨科器械的环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