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互相“为荣”

时间:2022-09-11 10:56:08

新生入学教育,学校请我作校史讲话。

新生接受的宣传中,有个流行甚广的口号――“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几乎人人会说,很多学校也曾把它悬挂在校园里,但我一直不以为然。我对学生说,考取这所学校,大家很开心,在亲友中很有“面子”。然而,这所学校的荣誉是很多前辈创造的,简单地说,都是别人的劳动,你可以认为来到这里学习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如果觉得考上这所学校就是如何的荣耀,或者口口声声说以它为你的“荣”,似乎就有点儿过了。

再说,你努力学习,有所成就,虽说与学校的氛围、老师的教导不无关系,但更多是你个人的事;而我们作为教师,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学生有出息我们自然高兴,不过非要上升到以你的成就“为荣”好像就过于夸张了。

讲座结束,互动阶段有学生提问,问我为什么要批判这个口号。我说谈不上“批判”,只是作为老教师,对这样的观念有点自己的思考而已。在大会上回答新生的提问,很怕说不清,但我还是说了。我说,一个人的自信要靠“名校”撑着,靠不住。

比如,我为什么要“以学校为荣”呢?我的学校虽然有一百多年历史,但是,有能“为荣”的,也必有“不太‘荣’”的,甚至会有“为耻”的。学生只知道“名校”的经历会给他带去尊崇,他会接受人们钦羡的目光,他会自认为鹤立鸡群,能得到一般人不可能获得的优质教育,他填写的履历将很“光彩”……可是,这都属于“学校给了我什么”,而不是“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至于以为母校今后要以他为荣,则未免夜郎自大了。学生学舌,说“我们学校培养了55名两院院士”,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纠正:“曾有55位两院院士在这里读过书。”的确如此,有校友当上了院士,唯一能够证明的,就真的只有是“他们曾在这里读过书”。就算这段求学经历对他们最后的成功有所帮助,也完全不能跟“培养了院士”画上等号。在我看来,学校至少不能把人的个人成功全当作教育的业绩,那样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主的学习观念。

每个人的努力工作都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我们的荣誉感要建立在个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上。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都应有正确的价值追求,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这里不需要交换,更不是一场交易。

在高一新班,一些名校考来的学生不免有些优越感,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说初中的事,也有学生在随笔中写道:“我初中读的是一所末流学校”;“我的初中,学校条件差,连食堂也没有”。我会在他们的习作后批上一句“但我认为你的初中母校很棒,你看,你的作业习惯很好”,我还会说“感谢你的初中老师,我很想认识他们”。我这样说,并不是要他改变成见回到过去以初中母校为荣。我仅仅是想告诉他,在评介一段求学经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以自己为线索,而不是学校。

听了我的讲话,一些学生仍然有些茫然,他们可能觉得这个老师太“冷”,刚刚入学,便朝着他们的激情泼了冷水。可是我没办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人的教育”,所以,在开始阶段就不能犯错误。

我试图让他们明白,学生可以为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学质量叫好,也可以感叹学校的过去是如何的辉煌,但停留于此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上升到“引以为荣”的高度。同样,学校和老师可以为自己学生的成功鼓掌,但如果一股子劲地以他们为荣,难免踏入功利化的陷阱,也容易在“人的教育”这个问题上自我迷失。

上一篇:每个人的椅子 下一篇:浅谈生态课堂下的语文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