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区鲜食玉米套种茗荷高效栽培模式

时间:2022-09-11 10:06:06

南通地区鲜食玉米套种茗荷高效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 S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48-01

鲜食玉米具有口感香甜嫩糯、营养价值高、保健功效显著等特点,是符合当今多样化消费需求的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和休闲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多样化,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消费的拉动下南通地区鲜食玉米生产发展较快,种植规模连年增长。据统计,2012年全市鲜食玉米播种植面积已达到20多万亩。

茗荷是南通地区特色蔬菜,当天热人体消化酶功能出现障碍、味觉衰退和减弱时,吃点凉拌或炒食的风味独特的茗荷可增进食欲,并且茗荷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刺激肠的蠕动,促进消化。但其荫生的生长习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栽培利用。近年来,种植户尝试茗荷与鲜食玉米套种的栽培方式。经过探索与实践,摸索形成了鲜食玉米套种茗荷高效栽培模式,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植模式

鲜食玉米茗荷套种模式采用1.2m宽种植带,种植带间的畦沟宽20cm。3月底4月上旬玉米双行播种于种植带两侧,株距30 cm,每亩种植3200株左右。4月上旬将茗荷按行距30 cm、株距25cm在种植带中间种两行,每亩种植3800株左右。

二、产量与种植效益

该模式每亩收获鲜食玉米720kg,按2012年地头平均收购价3.0元/ kg计算,产值为2160元;茗荷产量为400 kg,按2012年地头平均收购价8.0元/ kg计算,产值为3200元。总计一熟亩产值达到5360元。

三、模式特点

1.玉米喜高温强光,茗荷耐阴而不耐高温和强光,采用套作的栽培方式很好地实现这两种作物间的优势互补,即高秆的玉米为茗荷创造了生长发育必需的良好的荫蔽生态环境,而茗荷作为矮秆作物,茎叶覆盖位低,保墒能力强,因此土壤含水量比玉米单作的高,促进了玉米的生长。

2.两种作物套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光能,提高了作物产量。

3.以市场导向为前提,发展与市场相适应的作物间套种植,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栽培要点

1.鲜食玉米

1.1品种选择。选用果穗整齐均匀,籽粒紧密饱满,种皮薄,具有很强的糯性且略带甜味,产量高的鲜食甜糯型玉米品种京甜紫花糯2号。

1.2隔离种植。栽培鲜食玉米的田块必须与普通玉米隔离,防止因串粉而影响鲜食玉米的品质,一般隔离带在300 m左右。

1.3整地施基肥。冬季耕翻冻土、春季旋耕后筑畦开沟,疏通田内、田外沟,确保灌、排通畅。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N、P、K各15%的复合肥40kg,尿素5kg。有机肥在耕前撒施,化肥在开沟后播前施于穴间。

1.4播种。播前晒种2~3d,去除病籽、瘪粒、杂质等,用粉锈宁包衣或拌种,药量为种子重的0.3%。采用露地直播,按株、行距每穴2~3粒进行点播,播种不宜过深,一般覆土3~5cm即可。

1.5田间管理。3~4叶期定苗,每穴留一株健壮苗。松土除草,适时去除分蘖;5~6叶期因苗补施平衡肥,每亩3~4kg尿素,穴施,用量占总氮量10%左右;7~9叶时追施攻穗肥,每亩追施尿素20kg,占总氮量的50%~60%,打穴深施于行间。直播田封垄前结合除草、施肥培土壅根;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灌浆期及时抗旱排涝。

1.6病虫害防治。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叶斑病和粗缩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斜纹夜蛾和地下害虫等。大小叶斑病在发生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粗缩病在飞虱迁飞前一周开始用10%吡虫林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出苗后,应立即喷洒1500~2 000倍液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蝼蛄等,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BT乳油600~1000倍液灌心防治,斜纹夜蛾在2~3龄幼虫期用5%抑太保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1.7适期采收。采收适期一般授粉后的20~25天,带苞叶采收,以确保果穗水分含量,保持鲜嫩度,上市可延长保鲜期,要求当天采收当天上市。

2.茗荷

2.1品种选择。以采收期较早、色泽鲜艳的红花茗荷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采收期较晚的白花茗荷品种,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

2.2整地施基肥。同鲜食玉米。

2.3播种。选取粗壮、节密、色泽鲜亮、质地坚硬、不干缩、不腐烂、无病虫危害地下茎作为无性繁殖材料。播种前将地下茎分割成100g左右、具有2个~3个嫩芽的茎切段,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0min。按既定行距在畦面上开定植沟,沟深8 cm~10cm,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播种。将茎切段按株距芽朝上平放在定植沟内,覆土4 cm~5cm后稍揿压,使种茎与土壤密切接触。

2.4田间管理。追肥分3次进行:地上茎出土13 cm~15cm时,每亩施尿素5 kg~10kg;5月份叶鞘完全展开后,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kg~15kg;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花轴抽生前,每亩施复合肥15 kg~20kg、硫酸钾10 kg~15kg。大雨或灌水后2d~3d要进行中耕除草,浅耕以防损伤地下茎。雨水过多要及时排水降渍,雨停沟内不积水。

2.5病虫害防治。茗荷的主要病害有腐烂病,主要虫害有姜弄蝶。腐烂病用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姜弄蝶用5%定虫隆乳油1500倍液喷雾。

2.6适期采收。茗荷花轴从土表抽出后约10d~15d、在花蕾出现前采收。采收后及时销售。

上一篇:浅析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必要性 下一篇:沙棘枝条果采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