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社会是一面旗帜 多办实事送万家温暖

时间:2022-09-11 09:28:56

回报社会是一面旗帜 多办实事送万家温暖

如何把基层专门协会工作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达到盲人满意,盲人家属满意,社区满意?我们朝阳区盲人协会在朝阳区残联领导下,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开展了一系列适合盲人特点的社会活动。

一、手拉手走进阳光里,心贴心盲协是家园。

盲协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把盲人朋友组织起来,让他们勇敢地走出家门,走出阴影,走到阳光里,回归社会主流。我们朝阳区盲人协会自从成立的那天起,就立下了这样的决心,让所有的盲人朋友都走出家门。在盲人参与社会的问题上,我们力争一个也不能少。唱一首歌,能使自己增强一份自信心;搞一次交游,既能联谊,又能开阔眼界。为此,我们组织盲人朋友搞了“抚摸长城,爱我中华”、“登上天安门城楼,残疾人在祖国怀抱中”、“慰问国旗护卫队,抚摸五星红旗”、“保卫北京的一盆净水,盲人也要为绿色奥运植下奥运树”、“抚摸圆明园,抚摸祖国昔日的伤口”等一系列富于创新性的活动。不但开阔了盲人朋友的眼界,又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还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2004年国庆、中秋两节之前,我们组织盲人朋友慰问了国旗护卫队的全体官兵。爱心自强盲人推拿保健中心的6位盲人按摩师也参加了这次慰问活动。这几位盲人朋友都是北漂一族。他们兴奋地说:“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走进国旗护卫队的荣誉室,能亲手抚摸到我们心里最神圣的国旗。”他们一再叮嘱随队采访的记者:“一定要给我们多洗几张照片,我们要把这幸福时刻拍下的照片寄回家去,让家里人、村里人分享我们的幸福。”

盲人朋友都这么说:“参加朝阳盲协的活动,既开阔眼界,又受教育。”植树节这天,在密云水库旁的植树现场,盲人毕虹激动地对大家说:“能为保护北京的大气环境,保护北京的一盆净水,为绿色奥运植下一棵树,我从内心里感谢朝阳盲协,是他们给了我这次机会,我的女儿陈晓秋自幼患脑瘫,她无法来到植树现场,今天我也要替她多种一棵树。”

二、盲人模范帮教盲人服刑人员,盲人协会关怀罪犯子女。

自从朝阳区盲人协会成立那天起,就确立了“社会关爱我们,我们同样也要回报社会”的指导思想。朝阳区盲协的一位朋友,由北京市残联公益事业促进会组织落实,与北京延庆监狱5分监区盲人服刑人员赵海超结成了一助一的帮教对子,他也成为了这所以关押老、病、残为主的特色监狱的思想道德辅导员。

从那天起,朝阳区盲协算是和延庆监狱结了缘。对于盲协提出的把在这里服刑的10名盲人的帮教工作承担起来的想法和建议,朝阳区残联理事会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从财力、人力、物力给予了支持,还把这项工作纳入了专门协会的工作计划。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区盲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先后组织了金台里社区残协、呼家楼地区残联,北京市职工业余文学创作研修班五期文友会的业余作者们,先后五次来到了延庆监狱,对关押在这里的残疾人服刑人员进行了认真而又耐心的帮教。

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按摩专业的邓晓芳、张阳两位同学,在谈到盲人服刑人员的体会时,心情激动地说:“通过这次不同寻常的帮教活动,我们掂出了‘责任’这两个字的份量。区盲协的同志谈了盲协组织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是当代大学生,尽管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是不能没有社会责任。”

区盲协副主席曹军同志,在帮教盲人服刑人员的工作上,定了一个较为长远的计划。从先教会一技之长开始,先教会他们按摩技术。等将来时机成熟了,再教他们学习电脑。在思想、品德上帮教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自食其力的一技之长。

除了对延庆监狱的盲人服刑人员实施心贴心的长期帮教外,朝阳区盲协还同区肢残协会到专门关押重型犯的北京第二监狱召开了“身残帮心残,携手跨世纪残疾人先进事迹报告会”,用先进人物讲述先进事迹这种形式进行帮教活动。全国自强模范马巧云,北京市自强模范韩春玲分别讲述了他们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在运动竞技场上为国争光,在创业征途上勇于拼搏,自食其力的故事。

盲人朋友的报告,在服刑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服刑人员们纷纷表示:是朝阳区盲协给我们送来了难得的精神食粮和和改造动力。朝阳区盲协的同志们,每个人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为社会做了那么多有益的工作。而我们尽管四肢健全,却危害社会,成了人民的罪人。报告会后,服刑人员中开展了“我向盲人先进人物学习什么?怎样加速自身的思想改造”的大讨论。

谈到这次报告会的结果,原北京第二监狱张永胜副监狱长说:“盲人朋友的那场报告会,起到了巨大作用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朝阳区盲协的同志们帮了我们大忙,为服刑人员的改造,为稳定社会做了工作。”

在帮教残疾的、健全的服刑人员的同时,朝阳区盲协同样关注着生活在中华慈善总会北京特殊儿童示范村里的服刑人员子女们。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帮教服刑人员,必须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关心他们子女的成长,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认真地投入改造。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和认识,我们汇同区聋协、肢协、智协和精协的亲友们一起,春节之前看望了位于顺义县赵全营板桥村北京特殊儿童示范村的孩子们。我们朝阳区盲协以全体委员的名义,给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孩子赠送了一个新书包。书包除印有朝阳区盲人协会的字样外,还印有一轮升起在地平线上的红太阳。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尽管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犯了罪,但他们作为罪犯的子女,同样也能受到来自特殊群体的关爱。盲人朋友们自己看不见阳光,但我们同样要向社会播撒阳光一样的爱与温暖。

三、温暖的手伸向艾滋病患者

一个年仅14岁的艾滋病患者,引起了朝阳盲协同志的关注。这个女孩13岁就开始,结果被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当时社会上正流传着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扎针”事件,一时间人心惶惶。为了稳定社会,给在花季年龄便走入歧途的艾滋病年轻患者以生的勇气和信念,朝阳区盲协和呼家楼街道的残疾朋友们一起,走进了佑安院爱心家园。在这里,我们慰问了住院治疗的患者,慰问了作为天使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和患者促膝谈心,把亲手剥好的橘子、香蕉递到患者手中。我们共同表演了文艺节目,还在一起拉家常,互相留下各自的通讯地址,满足了患者的希望与我们握手的愿望。

我们用自身的行动,感动了艾滋病患者们,来自河南的患者小马说:“当我们,希望和你们握手时,你们竟痛快地满足了我们。盲人协会的朋友们用行动说明,你们不但不歧视我们,还关心我们的生活,抚慰着我们的心灵。看到你们金子般的爱心,你们这么神圣的社会责任感,是盲人朋友们给了我们藐视病痛,战胜病痛,继续勇敢地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这次慰问之后,我们盲协的一位朋友和那位14岁的患病女孩,一直通了两年多的信件,这些往来信件被媒体披露后,在爱心家园、红丝带、红树林等爱心机构的艾滋病患者中,引起了心灵的震动和强烈的反响。这位盲人朋友被艾滋病患者们称为“民间爱心大使”。

四、征二手电脑,京城掀起爱心潮

作为盲人朋友自己的组织,盲人协会距离盲人朋友的心贴的最近,倾听盲人呼声,反映盲人疾苦,维护盲人权益,争求盲人意见和建议,为盲人排忧解难,是我们朝阳区盲协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盲人朋友也不甘落后,他们也希望学习电脑,可他们和健全人相比,家庭状况相对贫穷,买不起电脑。当时不少盲人朋友找到盲协,希望盲协能给予帮助。可是盲协也没有经费,广大盲人朋友的困难该怎么解决呢?为此,盲协没有产生畏难情绪,而是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来解决。

2002年的助残日前夕,盲协在《北京晚报》上以“捐二手电脑,献一片爱心”为题,把征集二手电脑的想法和期望,通过新闻的形式广而告之,求助于社会。由于《北京晚报》的社会影响力巨大,这则新闻仅仅发出一个星期,社会单位和普通市民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120多台电脑捐到了朝阳区盲协手中。除朝阳区外,城七区家庭生活贫困的盲人朋友都得到了电脑。盲人朋友们欢欣鼓舞,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有盲协就是和没有盲协不一样。在盲人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盲协组织真是雪中送炭啊。通过这件事,盲协在盲人朋友们中的影响迅速扩大,成为了盲人朋友名副其实的家。通过这些事,盲人朋友看到了盲协的作用和力量,也感觉到了盲协实实在在的存在。

上一篇:分析聋人之――“穷” 下一篇:工友阿罗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