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11 08:58:02

利用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和生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就设置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作一探讨。

关键词: 有效提问 高效数学课堂 学习兴趣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一个适当、准确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思考方向,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才能使提问效果最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目的要明确

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设计问题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学的难度、重点,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因此,问题的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应对后面的教学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在模糊处巧问。在学习中,最容易令学生感到模糊的是概念性的问题。因此当遇到学生感到模糊,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提问,使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对概念性的知识有所了解。(2)在重难点处追问。在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学生可能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层次、有步骤地提出问题。

二、时机要恰当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课堂的设问不是为问而问的,应把握时机,诱发思考。问题的提出要具有挑战性,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另外,提问的数量应少而精。一个适时的提问,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要精心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当学生在学习中对一个问题进行全身心投入思考时遇到困难之处,教师应及时提问,切中要害。一旦问题经过思考和点拨,学生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更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满堂问,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学习效果。

三、难易要适度

提问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基础上,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的把握应在学生的能力范畴内,略高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通俗地讲就是“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任何远远高于或远远低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自觉性。教师在问题创设时,必须注意把握分寸,难易适度。如果创设的问题太难,就会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茫然失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问题太容易,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简单、乏味,从而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问题的设计要与学生的思维相符,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学生,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设置有质量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的环境是个变数,随时都在变化,因此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一个好的问题应该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或“错”的机械性答案上,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奇,能给学生带来意外之喜,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上和某一特定的问题的情境上,从而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知识和课型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情况,尽可能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设置出高质量的问题,并巧妙地提问,合理地进行数学问题教学,使数学课堂真正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五、时间要保证

古人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而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学生特有的财富,是发现的设想和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以疑导学,让学生敢问、敢说、敢想、敢做,即围绕所学内容敢问与众不同的问题,敢说与众不同的话,敢想与众不同的方法。这种“与众不同”本身就体现着创新,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实践证明,经过学生自己头脑思考分析、总结出来的知识,记忆扎实而又牢固,真正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六、耐心、鼓励最重要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差异,其理解能力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事物,其质疑情况也会不同。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有时学生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有时却是空泛无价值的,这个时候,高明的教师总是能大度地包容,耐心地倾听,不时地点点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事实上,倾听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一种呵护,一种期待。教师耐心地倾听,还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会倾听。对于问题教学,无论是学生或教师,倾听都必不可少,耐心定不可缺。

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问题欲望和情感的诱发,教学中,我们可针对学生的提问开展竞赛,根据问题的质量和数量,评选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学生在感受成功中逐渐增强提问的情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思考之中,又促进了提问水平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表扬成功者时,千万不能贬低失败者,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更要为他们的闪光喝彩。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或者举行辩论,有效提高问题质量,增强提问兴趣。

七、评价要及时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做好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时,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而后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建议”;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采取探问、转向或重新设问等教学处理策略,也能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

“善教者,必善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让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寓教于乐,努力构建数学生命课堂 下一篇: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