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的发生与预测技术

时间:2022-09-11 08:02:45

立枯病的发生与预测技术

摘要: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创业农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 因此,务必要重视苗床病害的调查监测和防治,确保水稻育好苗、育壮苗,为全年水稻的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关键词:立枯病 防治 技术

一、病因分析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使床土或种子带菌,加之幼苗的生长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毒乘虚侵入,导致发病。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地势低洼、盐碱、地下水位高、土壤冷凉、播种量大、通风炼苗晚、高温徒长的苗床。

生理性立枯秧苗枯死后基部不腐烂,可连根拔起不折断,从蜘蛛上分离步出病原菌;真菌性立枯病在秧苗极部多产生水浸状的褐点,以后扩大腐烂,并在秧苗基部和周围土壤上长出粉红或白色的霉层,拔苗时已从基部折断。病原真菌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6~8℃低温条件下也能寄生。一般在连续出现10℃一下的低温或遇到温度忽高忽低时容易发生水稻立枯病,特别是遇高温多湿后形成徒长苗更容易导致立枯病的发生。另外,气温冷热的急剧变化,也会造成生理上的发育障碍,产生瘦苗、弱苗,容易诱发真菌性立枯病。1993年田茂又指出:PH值在5.6以上发病率较高,PH值在4.7一下发病率则较低,甚至不发病。且在同一PH值下,砂土、粘土发病率比黑土、壤土低;通知图纸,通透性良好的笔通透性差的发病轻;自然状态下的土壤比人工配制的床土发病率低。

二、症状分析

(1)真菌性立枯病:由于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 种类型。

芽腐:稻苗出土前后就发病,芽根变褐,鞘叶上有褐斑或扭曲、腐烂。种子或根有粉红色霉状物,在苗床上呈点块分布。

基腐:多发生在立针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苗, 茎基部变褐色,叶鞘有时有褐斑,根系变黄或变褐,茎的基部逐渐变成灰色,腐烂。用手提苗时茎与根脱离,易拔断,在苗床上呈不规则簇生。

黄枯:病苗多发生在三叶以前,叶片呈淡黄色,并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病苗较健苗矮小,心叶卷曲,前期早晨叶尖无水珠,后期干枯死亡,在苗床上可成片发生。(2)生理性立枯病:多发生在三叶以后,发病初期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叶片发青,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打卷,心叶卷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稻苗萎蔫而死。用手提苗时可连根拔出,在苗床上成片或成床发病,危害严重。

二、结论与分析

2012年4月份以来,我省遭遇了气温回升慢、低温寡照时间长、低温时段后移等极端的天气过程,尤其是在水稻出苗前后(4月20日左右)普遍经历了零度以下的雨雪过程,这给水稻培育壮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根据调查,目前水稻秧苗大部分已处于2叶伸展阶段,棚内湿度较大、苗质偏弱,在气温迅速升高后,极易造成水稻苗期青枯病、立枯病的发生。特别是播种量大、出苗慢、长势弱、根系发育不良、管理水平差的苗床需高度重视。特提出以下建议要求:

一、青、立枯病发生的原因

青枯病:生理性病害,在2~3叶期,遇到不良环境条件,秧苗体内水分蒸腾与吸水失调引起,心叶卷筒状,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筒卷,全株呈污绿色枯死,导致青枯病发生。

立枯病:土壤中病原菌侵染引发的一类病害,受到病菌危害,在茎基部多产生水浸状褐点,以后扩大腐烂,并在秧苗基部和周围土壤上长出粉红色或白色霉层,秧苗枯黄卷缩。

二、诊断与预测方法

(一)预测方法

认真做好病情的诊断预测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建议观察早、晚叶尖吐水情况,做到早发现,准确掌握病情动态。

(二)诊断方法

青枯病未受到病菌的危害,死苗后茎基部不腐烂,根毛少,根系色泽变暗,往往一簇一簇地死苗,并迅速蔓延,用手拔起不折断。从病株上分离不出立枯病原菌,严重时成片枯死。立枯病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以发病中心点成圆形扩散,对水稻秧苗危害严重,如发现晚,防治不及时,易引起整体秧苗死亡。

三、青枯病、立枯病的防治

(一)加强苗床管理防治青枯病。

青枯病一般在连续低温过后高温来临时突然发生,因此出现连续低温三天时必须进行浇酸水和药剂处理,高温来临时及早通风(早晨五点之前),尽量降低苗床内的昼夜温差。

(二)采用药剂防治立、青枯病。

根据诊断结果,对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立、青枯病的苗床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选用含有恶霉灵、甲霜灵、福美双的制剂,如30%瑞苗青、30%土菌消、20%移栽灵、3%育苗灵、20%壮苗安等,方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兑水浇施。

同时,可以配合上述杀菌剂的使用,适量使用农利、益微等生物肥和天然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秧苗素质,缓解病害和药害发生。

(作者单位:156321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

上一篇:玉米青枯与弯孢菌叶斑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谈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