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第一季度企业用工情况分析

时间:2022-09-11 07:53:43

鹤壁市第一季度企业用工情况分析

2014年第一季度,全市共举办招聘活动73场,跨地区组织招聘活动1场(卫辉市),167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3413个,参加现场招聘的各类求职人员达1.6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839人次,是近几年招聘规模最大,用人单位参与数量最多,招聘效果最好一个季度。

一、岗位供求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由于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富士康、仕佳通讯、航盛电子、海能达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第一季度企业用工呈现供大于求的特点,供求比(岗位需求/登记求职人员)为1.5左右。

按照不同产业、行业、工种各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1.分产业岗位需求情况

第一产业用工岗位需求量很少,绿化、养殖等岗位需求仅87个,占总量的0.6%。

第二产业是我市用工需求的主体,岗位需求8256个,占总量的61.6%。

第三产业用工岗位需求5070个,占总量的37.8%。

2.主导产业岗位供求情况

(1)电子信息产业供求基本平衡。富士康、仕佳通讯、航盛电子等单位需求电子操作工、工程技术人员1646人,初步达成意向1254人,达成意向率76.2%,基本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

(2)煤电化材产业供求冷热不均。宝山产业集聚区煤化工项目、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同力水泥等企业没有提出岗位需求。而宝马集团、鹤钢铸造、河南全新、河南德豪、瑞星堡建材、华邦陶瓷等单位需求电焊、车工、电工、陶瓷制造工及工程师、技术员等1683人,初步达成意向779人,达成意向率46.3%,存在一定的用工缺口。特别是工程师、技术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需求412人,达成意向187人,达成意向率45.4%。

(3)金属镁精深加工产业市场供给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美丽鸟、创世电机、明镁镁业、地恩地需求压铸操作工、机加操作工、质检员、工艺技术员等360人,初步达成意向238人,达成意向率66.1%。

(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普工存在缺口。天汽模汽车模具、瑞丰电器、虹光精工电气、泛华电器等需求1185人,初步达成意向604人,达成意向率50.9%,特别是天海集团,用工缺口常年保持在300人左右。

(5)食品产业需求旺盛:河南永达、永昌、中鹤、淇花食用油、联顺食品等需求3363人,达成意向1697人,达成意向率50.4%。

(6)服装加工产业需求缺口较大:万家欢乐、新纯、新亚服装等用工单位需求缝纫工等工种2190人,达成意向1036人,达成意向率47.3%,处于常年招聘状态。

(7)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业:裕隆超市、四季青、宏昌物流公司等需求服务人员1807人,达成意向942人,达成意向率52.1%。

3.各工种岗位供求情况

一线普工需求9582人,所占比重71.4%,居需求人数之首,其中食品生产、服装缝纫、营业员、服务员等普工类岗位需求6103人,占总岗位数的45.5%。初步达成意向3079人,初步达成意向率为50.5%,相对达成意向人数也较多,占总达成意向人数的45.1%;简单技能操作普工供需两旺,需求十分强烈,处在第一位。

办公文员、行政人员等管理岗位需求339人,所占比重2.5%,初步达成意向人数187人,达成意向率55.2%。

技术员、设计人员、工程师等技术岗位需求3492人,所占比重26.1%,初步达成意向1690人,初步达成意向率为48.4%。

二、造成结构性用工短缺的成因分析

一是求职者的技能水平与求职成功率成正比。有技术和职称的求职人员,求职成功率高。

二是求职者观念和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大中专毕业生求职首选会计、办公文员等岗位,不愿下车间到一线岗位工作,择业观念与岗位需求错位。

三是企业对人才培养观念差。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费用高,担心人员流动,不愿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一般企业只招熟练工,要“招之即能用”。

四是薪酬待遇不具有吸引力。

三、应对措施

1.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功能,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实现市、县区、乡镇(办事处)三级网络资源共享,建设人力资源和企业用工两个信息库,做到人力资源“供需两清”。完善全市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功能,统筹建设山城区、鹤山区综合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2.企业用工服务向“中小微”精细化延伸,定期编制企业用工需求目录。提升为富士康科技园等重点企业用工服务能力,通过“鹤壁就业”微博微信、企业服务QQ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官网等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和人才交流市场,打造让企业能随时随地招聘,求职者每天都能报名面试的灵活服务平台。

3.发挥联系企业制度作用,以专项行动服务企业用工。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进行企业用工、人才引进、社会保险帮扶,针对企业需求,开展“春暖行动”、“人才招聘进高校”、“普工招聘进村镇”和“金秋送岗位”等专项活动,牵线塔桥,缓解企业用工压力。

4.创新培训方法,打造“四位一体”服务企业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引导培训机构开展储备性培训。开展技能培训进企业活动。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技术要求,推动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培训服务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打造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资金引导四位一体的服务企业用工模式。

5.引导企业建立“招得来、留得住”长效用工机制。完善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职能,引导企业树立人文用工观念,改善用工环境,搭建职业晋升空间,提高薪酬待遇,建立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机制,增加员工的稳定性。

上一篇:对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探讨 下一篇: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