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2-09-11 07:01:29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从一个问题中去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地认识分析问题,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的一种思维。正如契诃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这种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发散思维的过程,这种思维活动,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任何的限制,充分发挥探索性和想象力的一种思维,它要求我们从标新立异出发,突破已知领域,无一定方向和范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去,然后,把获取的思维材料以及知识、观念重新组合,以便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从而找到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办法的思维方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思维更具创造性,教学时如有的说青蛙看到了美丽的山水、花草;有的说看到了天真的大地,还有白云呢!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创造的欲望被调动了,他们一个个更加大胆的想象,七嘴八舌地描述自己脑海中浮现的景象。学生的思维真的非常活跃,出乎我们的预料,这充分证明,学生的积极思维是靠教师调动、培养起来的。如果孩子说了:“树上能结出面包”,大人会说:“傻冒,树只能结苹果!”于是孩子伸出一舌头不说了。这无疑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有阻碍作用。相反,一个学生画了一个方苹果,教师看了不但不批评反而启发孩子,方苹果有什么优点?学生说:“方苹果装箱是,可以一个紧挨一个,装得多。”于是教师鼓励学生:“你将来长大后一定会培植同方苹果”。这种积极鼓励态度无疑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老师不怕学生想的离谱,就怕学生不动脑。

二,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为了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文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想象思维并用,为求求异求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我们爱祖国”这课时,我指导学生用“爱”口头造句,;如‘小花猫爱吃鱼’。 “我爱看《大风车》”“我们爱老师”等。这时,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学习生活及教师、同学的范围内,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开拓学生思路,大家可以从多方面想想,继续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妈妈爱打字,我爱踢足球。”一个学生说:“中国人爱喝茶,外国人爱喝咖啡。”另一个学生说:“我爸爸是警察,他爱抓坏人。”我进一步启发:“刚才大家说的都是人爱什么,如果不说人,能用‘爱’说一句话吗?”学生有的说:“小鸡爱吃虫子,小狗爱吃骨头,小羊爱吃青草。”还有的说:“小猴子很调皮,爱学人的动作。”这次造句练习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爱’的含义的理解,而且初步学会了运用,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独特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同一题目,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体裁去选材作文。例如:《我的家》可以从说明文、记叙文的角度、也可以从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去写我的家,或者也可以写家给我的感受和温馨、也可以写家是我成长的港湾,或者同一游戏要求学生写出几篇作文,从同一材料的多角度去选材等训练方式。利用范文,引发学生善于模仿作文,延伸作文思路。传统的教学范文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有可取之处,可以当作学生写作的典范。在评析课文时,要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的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 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不起良好的基础。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立异,在思考问题时,都要做到发散思维,达到语文教学的思维与知识的和谐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则担负着这一教学重任,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只有认真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才会焕发新春。

上一篇:高中物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教学改革是中学生物教学一个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