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救治及护理

时间:2022-09-11 06:55:58

1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救治及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l一0057-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2006年8月13日,我科收治l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病历摘要

患儿,男,6h。胎龄33周剖宫产。因生后口周发绀、于2006年8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T36.7℃,R70次/min,P130次/min。呼吸急促,呼气性,口周、口唇、指甲发绀,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反应差,面色苍白,两肺呼吸音明显减低,双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握持反射较弱,吸吮、觅食、拥抱反射均未引出,刺激足底无反应。X线摄胸片显示两肺野呈白色,肺肝界级、肺心界均消失。入院后患儿呼吸频率逐渐加快,青紫逐渐加重,血氧饱和度由75%~70%逐渐下降至55%~50%,在持续高流量吸氧的情况下仍无改善。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抗感染、吸氧、吸痰、保暖、合理喂养、对症支持治疗。入院2h后在无菌操作下给患儿气管内滴人固尔苏,注药后患儿颜面红润。心电图示:HR140~150次/min;R50~60次/min(有自主呼吸),Sa0290%~95%。以后患儿病情稳定,面色红润,未发生任何并发症,8月20日痊愈出院。

2护理

2.1气管滴入固尔苏过程中的护理 ①将患儿安置在辐射式远红外线抢救台上,在心电监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操作。②注入前分别从平卧、仰卧、俯卧等对患儿进行翻身拍背,彻底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分泌物。③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术,插管后要妥善固定。防止套管脱落和移位。④患儿取平卧,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用注射器抽取3ml药液,将注射器对准气管插管接口,缓慢注入,左右支气管各滴入1.5ml,时间为15s。然后助手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迅速弥散。1h后再注入1ml药液,方法同上,共2次。⑤注意事项:用药后4~6h禁止气道吸引,也不必向气管内滴入气管内滴液。严密观察病情,用药后患儿面色红润,四肢暖,自主呼吸强。心电图显示心率140次/min。SaO295%~98%。操作时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变化。若患儿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下降,应暂停注药,迅速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快速注入肺内,直到恢复稳定状态。重新注药时,须确定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再操作。

2.2适时调节吸入氧浓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发绀程度选用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因新生儿易发生氧中毒,故以维持PaO250~70mmHg和spO285%~92%为宜。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根据监测到的血氧饱和度调节吸入氧气流量,以吸入的氧浓度最低为原则,但是要确保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左右。加强夜间特护,密切观察呼吸状态、呼吸频率、有无紫绀、呼气性、三凹征、哭声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3保持呼吸道通畅 固而苏滴入肺后吸收需要一定时间。若停留时间过短则发挥不了治疗效果。所以用药8h内尽量不吸痰,吸痰时,吸痰管的选择要适宜。操作轻柔,吸痰管由深部向外旋转提出。时间不超过计划10~15s,负压以50~80mmHg为宜,最大不超过100mmHg,以防止造成气管损伤或把固尔苏吸出。每次吸痰应加大氧气流量,SpO2升到90%以上再做第2次吸痰。

2.4保暖 低温可引起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加可引起酸中毒,还可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加重病情。而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摄入热量不足,体温受环境影响较大。为了保持患儿体温恒定,尽量将患儿置于辐射式远红外线保温床或暖箱内。保持患儿腹壁皮肤36.5~37℃。并根据体重、日龄调节温度,使体内耗氧量达到最低。环境相对湿度以50%一60%为宜。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

2.5静脉通道护理 维持静脉通道通畅甚为重要,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液体则使用微量泵24h均匀输入,保证每天生理需要量供给。一些特殊药要严防渗漏,以免发生静脉炎和局部组织坏死。

2.6营养支持 大部分患儿早期均因缺氧而有麻痹性肠梗阻或肠蠕动减弱,此时应禁止经口喂养,应静脉滴注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以维持营养需要。如患儿已排出胎粪,并可听到肠鸣音,此时可经鼻饲胃管喂奶,每3h1次,每次6~8ml,以后逐渐增加。每次鼻饲前应抽吸胃内有无残留量,并根据有无呕吐、腹胀及大便情况及时调整。急性期时,不要进食过多,以免加重患儿心肺负担。当患儿有吸吮能力,并无呛奶时,可经口喂养。奶量逐渐增加时,静脉输液量逐渐减少。预防低血糖,早产儿低血糖多无症状,血糖监测是早期发现低血糖的主要手段,至少每12h检测血糖,直到病情稳定。经口喂养能维持正常血糖后仍需继续监测,1~2d测1次。

2.7黄疸 ①如果病情许可应提早喂奶,供给足量热卡,以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②静脉滴注白蛋白或血浆,还可以选用酶诱导剂。③对高胆红素血症应随时监测,及时在警告期或更早尽快采取降低胆红素的措施,如光疗、换血疗法。

2.8并发症的防范 使用固尔苏后肺泡扩张,肺内毛细血管阻力降低,肺血流增加全身血流重新分配,由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可以使肺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增加。在护理中还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难以解释的呼吸节律改变和呼吸困难、青紫等症状、体征的出现和加重;观察有无出现烦躁不安、前囟紧张、嗜睡、昏迷等颅内出血的早期表现,向主诊医生反映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2.9预防交叉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 新生儿室应保持恒温和空气新鲜。地板、工作台和床架等应湿拖、湿擦。每周定期用0.5%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早产儿暖箱每周定期更换消毒。新生儿室每日紫外线消毒。加强口腔、臀部、脐部、皮肤护理。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探视管理。

总之,在固而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对患儿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积极抢救,不仅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还可将不良预后发生率降至最低。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1例腹膜透析患者护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下一篇:广东省梅县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