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探索

时间:2022-09-11 06:07:30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探索

摘 要:当前,大学教育逐渐普及,高校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许多新问题。如何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优秀思想体系占领学生思想意识主阵地,怎样切实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浮动大,功利性强等问题,成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为此,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教育载体,更好为内容服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6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某个阶段发展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大学生不仅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等价值理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也处在缺乏判断力,易受物质诱惑、腐朽思想侵袭的特殊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多种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优良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和提升。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与大学生能力培养相比,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略显滞后,无论从内容,方式方法,主体,客体等多方面都表现出与时展和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情况,造成在大学生当中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因情施教意识不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应当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采取措施,主动工作。日常工作仅停留管理学生缺席旷课,卫生纪律,完成作业,落实上级工作要求等基本层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空洞

当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滞后,其内容存在滞后和空洞等问题。教育内容不适应时展和大学生成长变化,不仅不被学生熟知,也难以取得其共鸣。分析判断,以增强学生的免疫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变化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相结合,也不能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他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研究,采取针对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及时释疑解惑。在实际工作中,将学生当中出现的问题当成普通事件,就事论事,只从表面上进行解决,不挖掘其深层次原因,不进行针对性教育,往往是这个事情解决了,接着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枯燥、单一

目前,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可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很单一,但在科技日新月异和学生自主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非常多,我们的灌输方式已经逐渐不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仅靠原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探索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暴露的问题和我们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剖析根源,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我们教育载体缺失是一项关键问题。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不断积极探索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发展。

(一)坚持情感育人,与学生增进感情,加强交流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谓情感育人就是通过和学生密切情感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真情实感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真真切切地想学生之所想,消除抵触心理,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情感育人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坚持实践育人,促进理论成果转化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概念、基本的观点和根本特征,是指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在实践工作中,要想真正发挥实践育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把握好以下两点:1、构建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学校首先要将实践作为教育的重要方式,从规章制度,业务考核,绩优评定等方面予以保障,将开展各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为学生实践提供广阔平台和保障;2、把握实践时代化特点,拓展实践内容,更加贴近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实践教育作为培养高素

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内容要符合时代特点,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综合能力为基础,构建内容丰富多样的实践科目,实现全方位、多途径的实践教育,切实起到转化理论成果,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作用。例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了以践行白求恩精神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均起到良好教育和社会效果。学生在服务实践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为民服务,奉献爱心等优秀的思想品质,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到了很好作用。

(三)坚持文化育人,繁荣思想道德文化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在思想道德文化育人过程中,要从文化教育和学生需要的角度综合考虑,将抽象理论融入到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体育节,社团活动,读书活动,党团日活动,家乡文化大搜索等文化活动当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给大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展现大学生青春风采和良好风貌的同时,营造学校文化环境,树立勇敢探索、批判怀疑、追寻真理、互助友爱等时代精神。通过综合分析总结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活动,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通过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完善提高,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活动文化。在感染、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同时,随着活动内容的深入和意义的升华,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维护和建设校园文化,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榜样育人,强化榜样的力量和作用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榜者,所以矫不正也。”“样”一般指样式、模式,因此榜样可谓是一种矫枉正曲的样式。榜样是指对社会主体的人生发展有所启发并具有意义的人及其事迹,是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榜样教育是一种传统而又常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多样化呈示榜样的言行、品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从这些富于形象化、感染性和可信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五)坚持网络媒介育人,牢固掌控学生思想阵地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处于信息开发和爆炸的时代。学生们通过网络媒介,利用QQ、论坛、微博等通讯方式,在关注社会信息,受其教育影响的同时,也不断通过发表文章、评论、跟帖等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思想,这样不仅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及时解决他们思想的困扰,还能够第一时间分析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所想、所关注、所需要的东西。在实践工作中,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学校利用这种被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赢得了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要求其内容与时俱进的同时,其载体也应当赋予新时代的含义。通过实践摸索,将情感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榜样育人、网络媒介育人等方式作为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均具有明显成效和重要意义。他们符合新时期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将其抓好、做好,因地制宜,贯彻落实到位,将会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新,董云川.高校文化研究述评及探究思路\[J\].中国高校教学,2005,(3).

\[2\]杨继昭.榜样文化建设校正\[J\].甘肃社会科学,2004,(1).

\[3\]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德育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上一篇:以竞技赛事推进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初探 下一篇:地方师范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定位的问题与路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