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拜师

时间:2022-09-11 05:34:02

李可染原名李永顺,于1907年出生在江苏省徐州一个平民家庭里。从13岁开始步入艺术殿堂起,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事业上。李可染是农民的儿子,父亲因逃荒到徐州,给人当厨子,母亲是城市贫民。他从小喜欢绘画,少时考入蔡元培办的国立杭州艺专,拜在第一位恩师黄宾虹门下,从此绘画才能得以展示。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办画展时,又遇到第二位恩师徐悲鸿,他特别尊敬徐悲鸿,愿意一辈子追随他。抗战胜利后,他随徐悲鸿来到北京,一起创办了美术学院。

1946年,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见到了心仪已久的8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表达了自己想拜师求教的心情。1947年春,可染带了20张画第二次拜见齐白石,由此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

当时,齐白石正在躺椅上养神,画送到手边,他便顺手接过。起初他还是半躺着看,待看了两张画以后,他已不由自主地坐了起来。再继续看,齐老眼里放出亮光,身子也随着站了起来,边看边说:“这才是大写意呢!”齐白石晚年有个习惯,认画不认人,看完画以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可染身上,问:“你就是李可染?”李可染忙答应。齐老高兴了,赞许道:“30年前我看到徐青藤真迹,没想到30年后看到你这个年轻人的画。”徐青藤即徐渭,是明朝著名的花鸟、山水画家,其画以用笔豪放恣纵,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齐白石生平十分推崇徐渭,由此可见他对可染的赏识。接着,齐老满含深意地说:“但我看你的画像是写草书,我一辈子都想写草书,可我现在还在写正楷……”就这样,二人以画为桥,一下子变得十分亲近。可染告辞时,齐老留他吃饭,可染再三推辞,齐老动了气,对正要迈出门槛的可染大声说:“你走吧!”这时,齐老家人示意,可染你要听齐老的,留下吧。从此,齐白石与李可染结下不解之缘。

李可染对拜师一事非常看重,认为拜师仪式必须郑重其事,所以拖了一段时间。齐白石却等不及了,有一次他问可染:“你愿不愿拜师?”李可染忙说:“您早就是我的老师了。”齐白石会错了意,心情郁闷,不时地对身边的护士念叨:“李可染这个年轻人,他不会拜我做老师的,他的成就,将来会很高。”这话传到李可染耳中,他急忙去见齐老,解释原因。齐老心直口快,连声说:“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也不需要。”李可染茅塞顿开,当天在齐老第三子齐子如陪同下执弟子礼。齐白石连忙站起,扶可染起来,高兴之余,眼睛都有点湿润,喃喃地说:“你呀,是一个千秋万世的人哪!”此后,李可染便正式成为齐白石的得意弟子,10年功夫,尽得齐师艺术精髓。

齐白石将晚年收弟子视为人生一大快事,对可染十分推重。他曾画《五蟹图》送给可染,上面题句:“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书画可以横行也。”可染画一幅写意人物《瓜架老人图》,画的是一位老人在瓜架下乘凉打盹,整幅画超脱秀逸,卓尔不群。齐老看后,连连称赞,题句曰:“可染弟画此幅,作为青藤图可矣。若使青藤老人自为之,恐无此超逸也。”还在《耙草歇牛图》上题:“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八十七岁白石丁亥。”

可染对齐师有深厚的感情,直到晚年仍念叨着齐师。他多次提及:“我在齐白石老师家学画10年,主要学他的创作态度和笔墨功夫。”“我从师齐白石,最大的心得是线条不能快。好的线条要完全主动,要完全控制,控制到每一点,达到积点成线的程度。”他学的是齐师的精髓,却不是所画题材。常入齐老画面的虾、蟹之类便很少出现在可染画中。他在画《雨亦奇》时倒是想到齐老的《雨余山》,但齐白石用的是点法,李可染则借用水彩及没骨花卉中的染法,刻画得相当柔和,充分描绘出“如丝如雾湿人衣”的江南细雨。

尽管李可染有幸得到三位大师的指教,但他并未拘泥于摹仿,而是勇于创新,最后终于成为山水画中的开山立派的人物。生前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

一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生前已是中国最杰出的画家,1989年去世后更是受到全世界的尊敬。最近几年,他的作品在世界两大拍卖行中接连创出高价,作品真迹外流严重。1990年初,国家下令禁止李可染作品出关,受此规定刺激,海外价格又一次猛涨,规定公布没几天,他的一幅《湮江夕照》在香港拍卖行中以100万港元卖出,举世震惊。

上一篇:轰动朝野的东海杀人案 下一篇:一个日本人笔下的“旅顺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