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村官不下村?

时间:2022-09-11 04:45:05

“现实中的村官其实并不是整天和农民呆在一起,相反都是待在镇上,帮镇政府做事。实际上就是起一个救火队员的作用,哪用到就去哪。”

农村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党和政府探索出了“大学生村官”这一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同时,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将“大学生村官”逐渐制度化,并在全国推广。但是,我们在江苏省淮安市调研时,发现了一个突出现象——村官不下村。

从调研结果看,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都是住在镇上,而不是村里。其主要工作是在镇政府做杂事,像打印文件,派发文件,陪领导去开会等这样一些行政工作,即并没有真正到农村去为农民服务。只有大约10%左右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地点是真正在农村,其中代表是涟水县高沟镇的苗学华,他在村上办了一个养鸡场,工作基本都在这上面,但他也说如果镇上事多,人手不够时也会到镇上帮忙做事。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村官不下村呢?

多重因素叠加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农村经济水平落后,食宿条件无法跟上。我们采访时看到,苏北地区的经济相对于苏南落后很多,特别是广大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这是村官不下村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的采访地涟水县,只有高沟镇的经济发展较好,其他镇政府条件都比较差,几乎没有什么企业,村民更无法顾及到村官的食宿,村里也没有条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食宿,所以条件所致村官只能在镇上住。

农村劳动力缺失,多为留守的老人、儿童,下村变得没有实际效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加上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劳动苦累,许多农村人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地区找工作,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在采访中,很多大学生村官都反映,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想在农村创业的村官在村上都找不到劳动力。据涟水县高沟镇的苗学华介绍,他所在的高沟镇虽然发展不错,引进了像今世缘这样的大企业,但还是出现招工荒。他每年都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为乡镇企业招工,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可见一斑。另外,农村有些土地被闲置抛荒,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也难有实际上的效用。

镇政府居住条件保证村官的安全。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不是本地人,而初来乍到,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留在乡镇住宿也确有好处。采访中问到大学生为什么不住村时,有一位大学生村官说:“在镇上住,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安全。大学生初来农村上任,很多村上的情况都不了解,跟村民也不熟,出了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在镇上住问题相对少一些。”

镇上缺人,政府征用。我们从调查中发现,这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村官本身就应服务于农村,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反而服务了原先没有规定的镇政府,包括涟水县成集镇的王小成、高沟镇的苗学华在内的村官都表示,政府征用是很多村官不下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村官在镇政府做的又是什么呢?调查中发现,每一个受访者说的内容是大同小异,无外乎以下几种:发报纸,打印材料等,即一些比较杂的文职工作;修理电脑,做远程教育,帮助镇上培训村民,一般是跟电脑有关的工作;应付其他一些应急检查或上头安排下来的任务也是村官的一个工作,如人口普查,领导视察,帮招工等;文笔较好的村官也会从事一些秘书的工作,像陪领导开会,帮助领导写会议报告等等。廖志威说到,因为做这些工作,很多村上的工作都顾及不到,自己的时间也分不到创业上,经常是一个星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镇政府做这些杂事,而像他这种情况的村官还有很多。看得出,政府的征用的确很严重。并且我们还了解到,大学生村官被征用几乎是强制的,大学生村官刚到时由于没有具体工作,就被乡镇的机关借用了,由于村官的评审是由乡镇干部一手决定,所以大学生村官就只能永远地被征用了。当他们的主要工作都是在乡镇,他们不下村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从村官制度本身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的冲突,即团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政策到了地方以后,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情况,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适当的运用上面的政策,在这之中,政策就发生了实际意义上的改变,他也许已经违背了设计者的初衷,仅仅保留了政策的躯壳而已。我们还应该看到,团中央的政策是从整个大局着眼,往往忽略了地方的差异性。中央与地方在理解政策精神上的不一致,导致了一个政策或制度的名存实亡。在大学生村官制度上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苏北地区,当地的政府就是看到本地的实情是家族统治还比较牢固,一时难以走出乡土社会,所以大学生村官下村也是无济于事,留在乡镇倒还有一定的价值。至此,地方与中央的想法和设计的蓝图几乎完全偏离。我们可以看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大学生村官不下村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激情消退背后

在走访淮安市的大学生村官时,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一开始都对农村抱着很大的希望,自己也充满干劲,想干出一番成就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意志逐渐被磨灭,激情不再,缺少了刚来时的干劲和奋斗的动力,而且和时间成了一个正比关系,即来农村发展的时间越长就越缺少激情。很多待到三年的村官都已混沌过日,甚至缺失了年轻人的朝气。

我们对此不免感到奇怪,按照原有的猜测,随着时间的流逝,村官制度的发展应该越来越完善,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也应该来说是越来越有利,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种情况是否对村官不下村有影响呢?经过我们对江苏省淮安市大学生村官的进一步访谈,我们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原因。

村官的工作内容与自己预想的不一致。调查中的很多大学生说到,虽然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还是自己的工作与当初来之前预想的不一样,自己想象中村官应该是处理农村事务,协助村支书把村里的工作处理好,但是来了之后,实际的工作却大相径庭,几乎与农村不搭边,因为他们工作的重心根本不在农村,基本上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被当地的乡镇机关征用,来处理乡镇机关里的事务甚至是杂事,他们对此不免产生失望,也直接影响工作的进行。楚州的廖志威就说到:“村官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样子,现实中的村官其实没有帮助农民做到什么,相反都是待在镇上,帮镇政府做事,而且都是杂事,它其实就是起一个救火员的作用,哪用到就去哪”。

上一篇:浙江发展生态工业的思路与对策 下一篇:质量“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