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学思想及现实意义探析

时间:2022-09-11 03:37:47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思想及现实意义探析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他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论等教育思想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进入新时代,正值我国推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析与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理论有着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116-03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苏联的教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界都受到特别关注。自他的作品翻译到我国以来,广大教育理论与教学工作者都希望从他的作品中多了解一些有益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当前,我国正在推行教学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他的许多思想与理论显现出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一)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把青少年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他反复强调要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实施多方面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与教育史上长期流传的多种教育思想不同的是,他对各方面发展到何种程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智力上,要求智力丰富,拥有高深知识和清醒的理智;在道德上,要求心地善良、心灵健康、情操高尚;在体质上,要求体质健全、身体匀称、体态端正、动作优美、体力强壮;在劳动上,要求热爱劳动、坚毅顽强;在美育上,要求能欣赏周围世界的美,并为他人创造美,还要能够感知美和领会美,珍惜和爱护美。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主体,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三者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以其他几个方面作为必要条件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这个意思意味着:劳动与智力发展、道德发展、美感发展、情感发展、体力发展之间,劳动与思想和个性的公民基础的形成之间有一条强有力的纽带联系在一起……”① 他认为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还要使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就必须“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的优缺点”。②

(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论

苏霍姆林斯基从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智育的实现与知识的传授分不开,没有知识的掌握就谈不上智力的发展。

1.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学习方法,低年级学生应该学会观察、思考、表达、阅读、书写;高年级学生要掌握更多的具体学习能力,如计算、测量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提出疑问,解答疑问以发现真理。

2.重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基本知识非常重要,但面对人类社会丰富的知识宝库,这才是第一步。因此,他主张课内外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除了牢记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外,还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发展大纲上规定的知识,做到开设正课与自由活动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即“两个教学大纲”的理论;在时间安排上,他建立了一套特殊的作息时间表,主张学生充分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具体来说,学校一般在上午上课;下午不排课,按兴趣参加各种活动小组,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被分配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晚上,让学生参加轻松愉快的文艺活动。

3.注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面对闭门读书、死记硬背等现象,苏霍姆林斯基倡导实施思维课。实践证明,长时间单调的脑力劳动或无休止的机械背诵会造成儿童智力衰竭,造成人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神经能的疲劳和萎缩。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改变脑力劳动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在大自然中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③在大自然中上思维课,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使他们的知识更丰富充实,感情更具体真实。让儿童观察自然,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具体形象,再启发他们思考,从而对知识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倡研究性学习,主张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具体步骤是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通过实验对每种假设进行设想、验证、肯定、排除。研究性学习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相信教育的力量,重视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教育有强大的威力。”④在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也有许多因战争而留下的孤儿,他们具有与正常儿童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相信教育会使这些孩子成为真正具有幸福观的新人,他和教师们给予这些孩子们以特别的同情、关怀和爱护,以真诚之情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说:“被任命为校长时,就已深信: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学和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将像纸牌搭小房一样定然倒塌。”⑤苏霍姆林斯基还承认人的聪明才智及天赋有很大的差异性。他要求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去充分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使他们愿意学习、要求学习。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著作中写道:“(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⑥

自我教育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项重大创新。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⑦他认为自我教育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首先要依靠他们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教育他们自我尊重、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发展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自我教育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精神力量必须从年龄很小的时候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认识。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涉及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包括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断定,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仅仅依靠正规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绝对不够,还必须通过课堂以外的多种渠道和多种活动才能实现。

(四)关心和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所主持的学校被人们称为一所教师进修学院,他要求每个教师不仅要具有必备的品质,而且还要有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他用自己学校实际工作的深切体会关心和帮助教师。

1.关心和爱护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用充分的时间提高业务水平,一年只写两个计划,每周有一天不给教师排课,不开夜车批改大量的作业。

2.研究和了解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善于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的这些兴趣特长同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成为通向学生心灵的直通车,从而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3.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热爱并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及那门科学,了解它的发展情况及所探讨的问题,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有特殊的兴趣;应该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以便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各不相同的先天禀赋和聪明才智;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从理论上讲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与我国教育的目的一脉相承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理论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含义:人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求,即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重要的是,他的个性全面发展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中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天赋与潜在能力完全一致。进入新时代,我国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也正是要求人的各方面及其个性全面发展。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论,为长期以来在教育理论界因智育问题引起的争论提供了答案

曾一度在教育理论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智育观点:即以传授知识为主和以发展智力为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⑧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智育理论也正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传统教学观中过于注重接受学习的现状,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师生的互动。这正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智育理论的实质,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具有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借鉴他课内外有机结合的观点。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无限的知识,更应该进行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不断扩大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自我教育理论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主精神的培养离不开自我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自主教育首先应该涉及各个领域,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创造物质的、精神的教育条件,时时处处去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和渴望;其次,自主教育应该及早开始,使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有兴趣做有益的、需要的和必要的事情,学会料理自己,学会判断自己的活动及其结局;再次,进行自主教育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饱含智慧和美好事物这两个方面的书;通过劳动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体验因获得重大成果而带来的极大愉快;合理安排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小组,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各种工作。

(四)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和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素养,对于现代教学论提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就可以了解到他是如何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应该具有充分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景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以前人们认为教师的发展只是师范院校所关心的事情,这与今天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差甚远。而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所领导的学校里一直关心和帮助教师的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他要求教师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的知识,并以此间接地影响学生。他还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信任学生、爱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天赋,无论是在思想上、知识上还是教学实践上他都对教师提出了详细的建议。进入新时代,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关心和帮助教师提高个人素养的思想,相信会对当前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所借鉴。

[注释]

①苏霍姆林斯基著、黄之瑞等译:《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39页。

②[5][6][7]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1页、第29~30页、第44页、第23页。

③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页。

[4]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等译:《给儿子的信》,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页。

[8]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等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页。

上一篇:炳灵寺第126窟罗汉像探析 下一篇:铁瓦寺:守望天池七百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