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教育素养

时间:2022-06-02 07:13:06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教育素养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可以说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用自身的教育实践去影响和鼓舞着千百万教师,由此他也成为了广大教师心目中崇拜与追求的偶像。他的关于教师教育素养的理念和思想,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而稍显逊色,相反,它日渐增加的无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去理解和掌握它。

一、什么是教师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构成教师的教育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这里有深刻的知识,强调的是教师要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反复多次的思考,进而将这其中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信念。这种知识包括学校教学大纲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他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真正的教育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校的东西多得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脑力劳动,而不仅仅是所要学的东西内容本身。对教材有深刻的知识和丰富情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教材时就如同在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在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在这里,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的输出与接受的过程,而是知识的活化与生长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与经验分享的过程。

2.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师要经常用心观察儿童,懂得必要的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善于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在游戏等活动过程中,观察儿童,弄清楚儿童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了解儿童的欢乐与忧愁,而在这过程中都离不开心理学的分析、观察和研究。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首要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人,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提到的:“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更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状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并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关怀。教师有必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心理知识,学会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这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

3.高度的语言修养。“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它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②这种艺术感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上的语言美上,不论是教师出声的口语还是无声的肢体语言,都是展现与折射教学艺术的地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用优美、动听的言语表达去吸引学生,去“黏”住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的言语世界里,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体验。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更是将这种语言修养提高到与学生学习效率相互影响的高度,他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我想这种高度的语言修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与简洁,不拖泥带水、含糊不清,要言简意赅,这是学生掌握和理解所教内容的前提和关键。

二、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

1.“读书、读书、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决定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重要的因素。他指出:“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需要书籍(最新的书籍)就像需要空气一样。”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在终身学习的大浪潮中,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具备不断向自己知识体系中注入新鲜事物的能力,主要的方式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宽自己的阅读范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读书成为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而不再是为应付明天的课;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在这种不自觉的习惯中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文素养,改变人生态度,就像陶继新说的:“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地。”③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达到教学的真境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再是所要教授的内容。那么教师该读一些什么书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的几点建议中提道:“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一是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二是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三是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习方面的书)。”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获取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关心中心的不再是对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学生的思维情况的思考。同时,不断充实和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将会引导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我想,不仅是年轻的教师需要这三本书,即使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不能缺少。因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一个教育者,更是一个学习者,而且首先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存在的”。④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才能达到“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⑤的目的。有了书籍该如何去读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因此,真正的读书就是要带着自己的头脑去跟书籍进行交流,不是为了知道别人的思想,而是要能创造出自己的思想,我想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

2.学习别的老师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一个有几十名教师组成的集体里,要比在小型学校里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因为,在大的教育集体里面,总能找到有经验的老师,而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迅速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听课或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等方式去学习他们的课堂管理与教育教学方法,在与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学科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而且锻炼了交际能力,更为我们提供了创造良好同事关系的机会。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别人的方法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加进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要学会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因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教师的教学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⑥在学习别的老师的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特别是思想的素养,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关于教育的思想。

3.养成写教育日记的习惯。教育日记记录的是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思考的素材就来源于平时我们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仔细的观察,并把所观察到和所感受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日记月累,它记录的不仅是你的心路历程,而且是对你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与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积累事实,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闪躲着你的真理的事实,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写教育日记,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工作加思考的过程,它缺少不了我们对所记载东西的研究、对比和分析。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才能作为一种钻研精神、求知欲、想要知道和认识的有机的精神需要而进入个人的精神生活。日记教会我们思考。

注释:

①[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4.

②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开明出版社,2000:50.

③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续教育讲演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

④王.美丽教师――教师职业美的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9.

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⑥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开明出版社,2000:50.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

[3]王.美丽教师――教师职业美的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开明出版社,2000.

[5]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续教育讲演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勤于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下一篇:病句的六种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