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形象搭配的个人心理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时间:2022-09-11 03:22:57

服装形象搭配的个人心理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摘要:服装的搭配像一个人的指纹,代表着人的特征、代表一个人的独特性;决定着个体在进行服装搭配选择时,具有的不可仿性。因此着装者的心理因素在进行服装搭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个人着装心理、个人性格的健全度、自我意识的强弱、对从众现象的判断、个人的喜好、心情的好坏影响服装搭配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意愿性格完整度 自我意识 从众 服装风格

在生活中着装者有四种不同的穿衣形象与服装行为表现:

(1)客观着装的人。英诗作家,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约翰・济慈曾经说过“美就是真,真就是美”。他认为美是有一定本质的,并且不会经常转移的,更不会轻易地以任何外物的存在而改变。所以他是综合了自己各方面的独有条件,并尊重客观状态,不刻意改变搭配的人。(2)个体对自己着装后形象的看法。分为肯定自己的自我欣赏、认同型,和否定的无所谓,或者不喜爱自己的态度类型。(3)他人对个体着装者的看法,包含了肯定和否定的评价,着装者再做出选择,接纳或拒绝。(4)着装者对自己在他人心中形象的估计进行装扮。

这四种形象同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如果四者是统一的,着装就变得简单。四者不为统一的情况下,就要着装者做出选择和取舍。这种选择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个人性格的完整程度贯穿服装搭配的整个过程

1.个人性格完整程度越高,其内心就越坚强而独立。这类人群在服装着装过程中会从自我的心理需求出发,会为自己设计出独特的服饰形象。

一般情况下,人都有一种实践倾向的心理愿望与意识动机,而实践倾向正是生命的驱动力量。服饰应用追求实现个性着装的倾向,他们对于世人有关服饰的评值标准不屑一顾,对自己的着装效果往往给予积极肯定,既不是盲目从众,又不是丧失信心,也不是一味的清高。席勒认为“美的风度的第一条法则是:请尊重别人的自由;第二条法则是:请自己表现自由。”个性完整度高的人,就更倾向于后者,表现自由的审美欲。

人的着装效果反映一个人情绪关系的变化性,服装可以影响穿着者的心理表达,心理的积极暗示可以引导人们更好地进行服饰搭配,同时人的情绪也会影响服装的效果。由此可见个体心理对服装的影响程度,服装和心理的“魅力通常是在智慧之中,而不是在容貌之中。”此种理论的倡导者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

2.个人性格完整度不高的着装者,对服装搭配没有信心和把握。衡量自己着装的标准仅仅是“没穿错”,不是“独特、有新意”。他们对服装的评价标准建立于自己本身心理诉求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要寻求助别人的帮助,来衡量自己的搭配效果,在别人身上寻求某种标准。

第一种,按照社会准则来判断、评价自己的行为,规范到社会希望自己成为何种气质和品味的人的概念。从而形成自己的形象。

第二种,通过不断地和他人比较形成着装观念。服饰上的从众现象,可能会使着装个体失去个性,还可能导致个人创造性活动能力的减弱。

第三种,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服装的自我意识。总是猜测别人心中的喜好,每次都丢掉自己一些宝贵的信息,添加一些其他的信息,使得人的服装搭配形象与真实的人之间距离越来越大,越来越模糊。

综上所述,高调的着装心理,有满足心理的好奇心、追求异化的效果,有炫耀财富的心理,有求随意的着装心理。当某种流行趋势出现时,乐于表现自我的个体倾向于穿着引起众多的注意为目的服装。低调的着装心理,从众、装穷心理,以缩小淡化自我,在思想上寻求中庸和一种心理保护。谨慎性的人多喜欢先思而后行,减少失误,会等到某种风格广泛被人们所认可之后,才会尝试。

二、生活经历决定着服装的风格

当代著名作家柯云路认为“人的经历都会给人留下气质性痕迹。”如法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夏奈尔从小在孤儿院中长大。孤儿院穷苦的生活渗入她的设计风格。使她以后的服装,体现出朴素端庄、简明大方的设计语言。通过补偿心理,运用另外的特质掩盖她的弱点。致使她以后的服装风格多以表达女子的独立、自强、自尊的生活方式为主。服装的款式以典型的黑帽、白色短衫、领口系雅致的黑领结、搭配简单素洁的短上衣为主。夏奈尔服装形象的塑造,成为当时新女性的象征。

三、情绪决定着服装面料的选择

喜欢穿用的衣物一般与其性格、情绪相一致。在情绪欠佳时,着装者不会选择穿易起皱的麻质衣服。那样,会使心情复杂和纷乱。不会选择穿质地硬挺的服装,那样会增加心理上的僵硬、死板和不悦感。这时个体普遍会选择质地柔软的服装穿着。如棉、毛质地的衣料或针织成的服装。穿紧束身体狭窄的服装,也会因其而产生压迫感。穿宽松的衣服则使人呼吸轻松、血流通畅,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这就是说,人心理有影响的衣服的形式的选择。

四、情绪感受使着装个体的基本形象发生变化

德国心理学家克瑞其米尔主张人的气质取决于他们的形体,喜怒哀乐所有的情感都会使自己的基本形象发生变化。当自身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周围的人也会被你健康愉悦的情绪所感染,感觉到你的亲和力和体态的健康美。

五、心情决定气色、肤色的健康程度,决定服装色彩的选择

人在高兴时,会“喜形于色”;恐惧时,会“面如土色”;焦虑时可以“愁眉苦脸”;羞愧时,就会“面红耳赤”;盛怒时,也会“怒发冲冠”,这些都是心理状态在皮肤上的表现。我们对自己独特美丽感到满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竟然双颊泛红,嘴唇湿润,眼睛里闪烁着光芒,美丽得胜过世上任何一种化妆品对皮肤得装扮,体现得更加自然艳丽。

对于选择服装色彩的时候,个人的心情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烦躁时我们想让情绪稳定,会选择温和的冷色系。如天蓝、果绿、淡青、淡红、淡黄或白色等色彩的衣服,情绪会很快稳定下来。对视觉有强烈刺激色彩的衣服,会增加人精神的不安。所以夏天天气炎热,情绪容易烦躁时,我们会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凉爽的颜色,进行调节。

六、结语

拿破仑认为,人应该养成相信自己的习惯。一味的考虑被别人喜欢和接受,这种想法本来就和真实状况存在差距。服装如何得体的表现自己,又能在他人心中留有印象,才是人格魅力中最为重要的。

着装者客观的自我意识,充分了解了自己的形体,个性特征,对自己的形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后,再结合季节、场合等因素穿着服装,避免惯性搭配,能使服装达到表现美的功能,就是服装搭配的方法。

服饰本身没有思想,但当以人为载体时,她就带有穿着者的意识、情绪与情结。她是着装效果传递生动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华梅.服饰心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上一篇:用创新理念更新政治课堂教学 下一篇: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