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时间:2022-09-11 02:36:4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并不能以一种知识形态对学生进行灌输,只能渗透在日常的教学行为当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阐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环保意识呢?

一、创设情景,加强环保意识

不管是介绍环保知识,还是作出环保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因此,我们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情景,让情景成为知识与环保渗透的载体。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以创设以下情景渗透环保意识。

教师:(出示报纸头条新闻图片)最近广州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说明了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日益加强。现在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绿化带,如果在绿化带里铺上新的草皮,聪明的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求草皮的面积。

教师:求草皮的面积实际上是求梯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内容。

……

教师:市政府原计划占用一片绿地建一个印染工厂,此时绿化带还剩多少m2?(图1)

学生解答略。

教师:看到这个局面你们感觉怎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大家的强烈呼吁下,工厂停建了,反而扩大绿地的面积,现在你能求出此时的绿地面积吗?(图2)

学生解答(略)。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是课改的一种突破,但“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我们不能单单为了“情景”而生编乱造,要让情景成为知识与环境教育的载体,并在这个载体中把这两方面进行较好地融合,无痕地渗透环保教育。

二、充分挖掘环保素材,适时、合理地进行环保渗透

教材当中有很多有利于环保渗透的资源,这需要我们仔细研究,细心捕抓,别只把教材仅仅当成是知识性素材,要充分地挖掘教材当中的环保成分,适时、合理地进行环保渗透,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

教材中图文并茂,大部分插图都包含着环境教育内容,就以人教版三(下)数学课本为例:

教材第35页第1题,在问题解决之后,让学生知道绿色植物能吸收部分废气,并在光合作用之下产生氧供我们呼吸,绿色植物少的地方空气比较污浊,呼吸也没有那么顺畅。让学生体会到绿色植物的作用,不能随意破坏。

又如,教材第94页第10题,在学生认真认读表格当中的小数以后并不就此罢休。而要引起学生通过数据的比较,发现中国的人均绿地面积的很少,并让学生提出环保建议。通过一系列的深加工,挖掘一个简单问题所蕴含的环保讯息。

三、透过综合实践活动,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而环境意识的形成也应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每个家庭每天产生的垃圾重量”,把学生调查的数据经过整理,取平均数后,借助该数据进行推算:每个人每个月大约产生多少千克的垃圾?每年产生多少千克的垃圾?广州市每年产生多少垃圾?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整理、计算,37×10000000×12 =4440000000(千克)这个计算结果深深震撼了学生,使他们由衷的发出“节约资源、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呼声。

上一篇:“活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反思 下一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