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祭扫,文明环保

时间:2022-09-11 02:22:55

鲜花祭扫,文明环保

又是一年清明时。早春四月,清风徐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趁着清明假期带上香纸宝烛去上坟、扫墓、祭祖。如今祭扫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少人按照传统的做法,在祖先墓前烧着纸钱祭拜,也有一些人选择告别了香火遍地、纸钱乱飞的场景,捧一束花前往已故亲人和朋友的墓前,静静追思。

随着国家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印发《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倡导文明燃香,不少城市也出台了相关通知或规定,提倡清明期间文明祭扫、防火、垃圾不落地,引导市民规范用火、劝导市民带鲜花祭扫等。毋庸置疑,清明节祭扫,也要与时俱进。

清明祭扫由来久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早在汉代以前已出现。由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的缘故,古人将春分后的这一节气称为“清明”。

而作为节日,唐朝以前的文献资料中并没有关于清明节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岁时节日的专门著作――《荆楚岁时记》对于当时流行的诸多节日都一一做了介绍和描述,但对清明节也未着一字。时至唐朝,关于清明的记载就比比皆是了。官方正史、野史笔乘、诗歌文论,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唐人过清明节的内容和方式,同时展示着清明作为节日的现实存在。“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唐朝诗人杜甫的这首《清明》就写出了当时清明节的热闹与繁华。

清明节如今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扫墓祭祖、慎终追远是清明的核心。清明祭祖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忠孝文化的传承和饮水思源的美德。

“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在中华民族眼里,祭祖就是尽孝道,是孝道的传承方式之一。对于秉承“百善孝为先”这一观念的中国人来说,清明祭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子孙后辈在清明节前后相约前往祖先墓地,扫墓献花鸣炮,焚香跪拜祷告,以祭品供奉逝者,以祭辞慰先灵励后辈,表达血脉传承,铭记祖恩,庇荫后人之意。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扫的活动也与以往有了变化。眼下一些人的祭扫方式已不满足于以往一般的焚香烧纸,多了些印“钞票”、糊“轿车”、扎“彩电”、造“楼房”,有的讲排场,碑前墓后到处烟雾缭绕,鞭炮震地,其名堂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结舌,常常搞得整个墓区烟雾腾腾、纸灰乱飞。

传统祭扫污染多

空气污染是目前困扰很多大城市的“闹心病”。今年春节期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形势波动较大,没有实行禁放烟花爆竹的城市出现PM2.5浓度迅速上升,空气短期恶化的情况,随着清明的临近,不少人也担心清明期间会因传统祭扫从而影响各地空气质量。 “放一挂鞭炮、烧一沓纸钱、点一把香烛、送一碗米饭”,如此的祭扫方式不仅污染环境,也是清明时节火灾高发期的主因,加之一些群众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防火意识和环保观念又较为淡薄,甚至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从而造成清明时节的火灾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点上一把香烛,是人们拜祭及礼佛时的一种常见形式。但是,近年来,敬香时烧捆香、大香、高香、大烛的现象日益流行、愈演愈烈,好像是香越高、烛越大、心越诚,这完全是一种消费上的误导。这样的大香大烛点燃,实在是有诸多弊端,除了因为烟尘大,有损健康和污染环境外,还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而烧纸钱,这一传统风俗,以世俗来看,虽是一份孝心,但依宗教而论,却无益于亡者,反而污染空气且浪费金钱。每年一到清明的烧祭高峰期,大街小巷,坟场墓园,随处可见烧纸钱的“星星之火”。据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清明节期间,“白色浪费”可高达100亿元。清明节所烧的纸钱,从制作过程到烧纸过程都产生环境污染,烧纸产生黑烟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环境,烧纸后留下的黑印和纸灰污染生活环境。

此外,燃香烛烧纸钱还会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是火灾频发的阶段,因祭扫燃放鞭炮、烧纸钱而引发的火灾,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些人还因此而被判刑。扫墓引发山火造成的危害大,加之如今多数祖坟和公墓依山而修立,有的就在公路边、山边,清明祭祖的时候大烧冥币、纸品、燃放烟花、香烛等等,焚烧祭品的时候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山林火灾,山林地区人烟稀少,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就酿成大火,而一般山火成灾面积大、火区温度高,扑救极为困难。山火不仅能毁坏森林、植被,危及林中动物,还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因此,与城市的公众聚集场所大火、住宅火灾相比,山火虽然一般不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其对生态的长期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基于此,反对传统祭祀焚烧,倡导文明祭扫方式日益迫切,关于文明祭扫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时代在发展,传统民俗既要传承又要更新。

绿色祭扫应提倡

“清洁而明净”是古人对清明节的解释,到了今日,应更蕴含文明与环保的理念。这就需要教育引导与舆论宣传,更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起到文明示范的作用,使现代社会崇尚的文明、低碳、生态理念与时俱进地渗透到祭祖扫墓活动中去。

如今,随着文明祭扫、绿色祭扫理念的提出,多种新潮的方法不断涌现,压纸、献花、种树、网祭等无烟祭祀方式渐渐流行起来。倡导绿色清明祭扫,这样既防火又文明,还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网上祭扫是其中比较新鲜的祭扫方式。现在有些网站,尤其是一些烈士陵园、纪念馆,都开设了网上祭扫。对于异地打工族来说,通过这种祭扫方式,既避免了车途劳顿之苦,又节约了来回往返费用,还表达了哀思之情,不失为一种最好的祭扫方式,方便又h保。

植树祭扫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每逢清明时节祭祖,人们在亲人的坟头栽植松柏,以示前人芳名长流,后人健康长寿,命如松柏。这种清明祭祖植上一棵树,象征家业长青、薪火相传的方式,是既现实又福泽后世的明智之举。

献花祭扫是目前人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了,而且也越来越被更多的城乡人们所接受。通过献上一束花寄托哀思、传递怀念之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如此颜色,岂不美哉!

“去年我也到这里当志愿者,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纸钱。相比之下,今年许多人携带鲜花上山,再带点清素的祭品,也懂得将垃圾带下山,更加环保文明了。”志愿者珊珊说道,这是厦门市专门为清明节组织的小袋鼠行动队伍,志愿者也每天都在这边值守。从2015年开始,志愿者们向前来祭扫先人的市民倡导,以鲜花来寄托哀思,而不是用传统方法,这样更加环保、更加文明。不少市民也随着转变了理念。 倡导文明祭祀,打造绿色低碳环保清明,需要每个人的身体力行。

对于多个地市常常上榜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前十,2016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2.7%的广东而言,为保证节日期间全省空气质量持续优良,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相关人员表示,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分工方案中将会提出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推动文明敬香等相关内容,目前方案还在制定当中。

“烧一片纸,不如添一片绿。”文明祭扫,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清明可以流下思念的泪水,但不能让纸屑烟灰满天飘散。我们要与环境同“呼吸”,积极响应文明祭扫,用文明缅怀的实际行动,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上一篇:2016结婚大数据揭秘 下一篇:创业 18 年收获 5 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