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一B”格式的考察

时间:2022-09-11 02:08:51

摘要: 四音节的“一A一B”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见的固定格式,而且这一格式还在不断发展中。本文试图在对大量“一A一B”的固定格式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讨论哪些词语可以嵌入这一格式,A、B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总结出这一固定格式的语用、语义与修辞等特点。

关键词: “一A一B”固定格式性质关系语义语用

前人对于固定短语和格式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尤其是“一A一B”固定格式,目前还没有单篇论及的文章。齐沪扬(2001年)认为“一A一B”固定格式是由“一张一弛”这一成语演变而来的,他认为大部分的类固定短语都是从成语演变而来的。多数学者都把“一A一B”这一固定格式作为类固定短语来处理,类固定短语是“根据交际需要临时创造出来的”,“结构模式比较固定、短语意义比较单一”,其实这两个特点在“一A一B”固定格式中都不是很显著,因为在一部分例子中A、B的位置还是比较灵活的,两者互换并不影响整体意义的表达,另外这一固定格式的意义有些是很丰富的,不能从字面上看出来。如“一朝一夕”不只是指一个早上一个晚上,而是形容时间非常短暂;“一五一十”比喻毫无遗漏叙述某事。不过有些内涵丰富的“一A一B”固定格式已经有发展为成语的趋势。

一、A、B的性质与象似性原理

对有限的语料进行封闭式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A、B多为同类的(词性一致的)。

1.A、B都是谓词性的

A、B都是形容词,如:一黑一白、一长一短,其实这里的形容词性已经弱化了,多是表示“一个黑的一个白的,一个长的一个短的”,有名词化趋势,多表示一种状态或情况,而且大部分都含有强烈对比的意味,在人们的认知中形容词更容易联想到反义词,而很多名词根本就不存在反义词。

A、B都是动词,A、B的位置也有变化,而且较名词的变化更加多一些。由于名词最典型的特征是空间,形容词典型特征是属性,而动词则体现时间性,因而这种时间性是可以变动的,有时A在前,有时可能B在前,如:一进一出与一出一进,一笑一颦与一颦一笑,等等。

2.A、B都是名词性的。

A、B多属同一个事物范畴。这种特征的“一A一B”里有较少一部分A、B的位置不固定,两者可以自由互换,且顺序变化后人们不会感到别扭、理解上也不存在困难,则表现出弱次序性,如:一柔一刚与一刚一柔,一天一夜与一夜一天,等等。不过这些多为人们日常认知中没有严格逻辑顺序的,如果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习惯上把某一事物放在另一事物的前面,则表现为强次序行,如草木、老少、生死、文武、儿女、夫妻、动静,或者是已经固定下来的说法,则A、B在这种格式里的位置还是很固定的。不过在特定情况下由于表达的需要,说话人需要强调后一事物,则会出现例外,但听话者需要根据语境来了解,否则也会感到别扭。

根据统计发现,同类的数量远大于不同类的,这符合象似性理论,即句法结构跟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那么“一A一B”固定结构的“A、B”性质从理论上来讲应是同一句法或语义范畴的,而且有很明显的对称标记“一~一~”。如果一种认知方式接近人们的普遍认知,那么这种方式就比较合理;反之则劣。

二、A、B的关系与显著度、联想原则

1.形式上。

A、B本为意义完整的一个名词,拆开后嵌入到这一格式中。A、B原为同义或近义联合式复合词的前后语素,分裂后进入“一A一B”,而且A、B的位置都比较固定,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它们作为词语时的顺序,如:黑白、年度、文武、买卖、开关等。一般情况下,“一A一B”都比“AB”显著度高,即“一A一B”显著度高,“AB”显著度低。从结构上看,结构复杂且有对称特点的其显著度要强于结构简单的且没有构词特点的。而显著度越大,给人的感觉就越强烈,显著度越小给人的感觉就越微弱,因为显著度本身就是基于人的感觉而言。A、B为单个意义的语素,两者原本不是一个词语。

2.内容上。

两者相关,提到A易于联想到B,有些是近义词,如蹦跳、瘸拐、菜汤、荤素、家户等,在人们日常认知中A、B经常一起出现。这符合我们所熟悉的联想原则。不过联想论对语义所作的解释也是模糊的,一个词究竟能引起哪些联想。另外,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词语会有不同的联想,经验、背景、年龄和地域的差别,往往会对同一个词语产生较大差异的联想。A、B是相反意义上的两个词语,既有绝对反义词,如一男一女、一公一私、一动一静,又有相对反义词,如一大一小、一粗一细。有些并不是反义词,只是人类逻辑认识中存在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如:一薰一莸、一问一答,等等。

三、“一A一B”固定格式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收录了“一A一B”这一格式,并总结了A、B的性质及特点,指出了A、B的词性及语义特征,但是有些地方不够准确,其实“薰”和“莸”从大的范畴上来看都是草,只是一个香一个臭,不能说是不同类,否则“针”、“线”也是不同类的。另外用在同类的名词前面,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一点一滴等,这些并不表示数量极少,虽然表面是说很少,但事实上则是强调,含有“每一”的语义特征,整个短语是一种“以小见大”的用法。通过这些小的、细微之处体现了整个宏观的情况。

分析“一A一B”格式可以得出以下一些语义特征:

1.表示从两个方面分别客观陈述,这些多见于A、B为名词。

2.表示“每一、以小见大”,A、B既有名词,又有动词或形容词。

3.表示强烈对比,这些多见于A、B为形容词。

4.表示一种动作连续性,这些多见于A、B为动词。

四、“一A一B”固定格式的语用和修辞特征

一般来说,并列句是具备时间象似性的,那么“一A一B”的并列形式明显比“AB”更有时间性,在意义上这种格式起到强调渲染的作用,在节奏方面也更加整齐匀称,并且从语义结构的对称性和认知的关系来看,“一A一B”格式更易为人们所接受、理解并乐于使用。“一A一B”格式具有以下特征。

1.概括性特点。其实“一A一B”格式可以进行扩充,它是一个经过概括和提炼而来的固定短语,有些言外之意是很丰富的。例如:“她有一儿一女啊,真是幸福!”这里对“一儿一女”明显有一种赞扬之情,是说话者的一种羡慕,在中国人眼里有儿子和女儿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不只是单纯地叙述。

2.具有比喻、夸张之义。

3.强调、简练,强调一种次序性、时间性,这一特点多体现在谓词性的短语里。

4.开放性、能产性,从语言的现实使用来看“一A一B”格式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五、“一A一B”固定格式的发展前景

“一A一B”固定格式在口语、新闻报道中应用比较广泛,这和它在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简洁、经济的特征密切相关,“”、“一夫一妻”也成为法律术语被收入在法律条文之中,“一村一品、一省一市”,在一开始的使用中大部分人不明白这种简略格式的意义,但是科学、准确、经济的语言特点还是让它们得到了使用者的青睐。

“一A一B”固定格式中还有较多一部分发展成了成语。张斌(1998年)认为,“成语和非成语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清楚的”,而这种格式的强大优越性在于能够发展成成语。本文对“一A一B”固定格式的考察,没有涉及这一格式的全部内容,很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察。

参考文献:

[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齐沪扬.有关类固定短语的问题[J].修辞学习,2001,(1).

[3]童晓玲.析“没X没Y”固定格式[J].语言应用研究,2008,(1).

上一篇:论荷兰高校PBL教学的应用特点 下一篇:新课程下对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管窥